講解燃燒帶的供氧和廢氣組成
在燒結過程中,存在有鐵礦物與脈石液相(渣相),由于液相的侵潤作用,覆蓋在殘存的固體表面,在冷卻時液相中的礦物結晶或形成玻璃質,而將全部燒結料結合成塊。一般情況下,熔融型的燒結礦微孔率低,形成大氣孔,強度高,還原性較差。但加入部份石灰石和其他添加物可以改變這種狀態。燒結過程所需熱量,主要是通過點火時的氣體或液體燃料的燃燒,以及點火后燒結混合料中固體燃料的燃燒所放出的熱量來供給。
(1)燒結料層炭的燃燒特性,燒結料層是典型的固定床,但與一般固定床燃料燃燒相比又有很大的不同。燒結料層中碳含量少、粒度細而且分散,按重量計燃料只占總料重的 ,按體積計不到總料體積的 。燒結料層中的熱交換十分有利,固定碳顆粒燃燒迅速,且在一個厚度不大(一般為30-40mm)的高溫區內進行,高溫廢氣降低很快,熱風攪拌烘干機二次燃燒反應不會有明顯的發展。燒結料層中一般空氣過剩系數較高(常為1.4-1.5 ),故廢氣中均含一定數量的氧。
(2)燃燒帶氧的供應。圖 所示為燃燒帶的結構示意簡圖。假設燒結混合料重量 赤鐵礦和 焦粉組成。礦石和焦粉平均粒度等于 ,體積 ,礦石比重為 ,焦粉的比重為 ,混合料中礦石為 粒 ,而焦粉為 粒(單位重量分別為0.021 和 0.0055g)。由此可見燃燒帶的特征是一種“嵌晶”結構,即炭粒是在周圍沒有含炭的惰性物粒包圍下進行的。在靠近燃料顆粒附近,最高溫度和還原性氣氛占優勢,氧氣不足,特別是燒結塊形成時,燃料被熔融場包裹時氧更顯得不足。但空氣抽過鄰近不含炭的區域,溫度就低得多,具有明顯的氧化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