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
數控機床了解的人可能不多,但說到iPhone可畏家喻戶曉。2016年美國蘋果公司秋季新品發布會上,新一代蘋果智能手機iPhone7系列產品露真容,其強大的防水性能成為亮點,引來"果粉"熱捧。為蘋果手機這一技術升級提供保障、承擔iPhone7所有零部件防水測試任務的,正是位于蘇州高新區的富強科技有限公司。
中國制造如何突破重圍,需要在傳統制造與智能制造的嫁接能力上尋找一個切合實際的契合點,這恰恰是智能制造能夠改變中國制造粗放型的根本所在。當一條智能組裝檢測線,每款產品從訂單下達,到倉庫出料、組裝、檢測,生產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可隨時掌控,產品的良率、設備的動態都可以在動態大屏幕上同步顯示時,我們看到了智能制造在對傳統制造的改造,離不開與互聯網的有效嫁接,這種傳統制造與智能制造的轉化速度正超出人們的預料,正實現著傳統制造從"人海模式"向"破網而出"的疊加效應。
向制造中的智能化邁進,構成以
自動化設備、物聯網、云計算、云儲備、大數據等為主框架搭建的智能制造平臺,加速著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演進的速度與效率。這其中,在頂層設計整體機制推進下,一批傳統企業果斷瞄準智能制造發力,邁入發展快車道。一些傳統制造企業開始用機器人制造機器人,被業內看作是顛覆傳統生產模式的重要標志。而智能制造最大的顯著之處,既可以破除長期困擾企業的"招工荒"、"用工難"等勞動力成本節節攀升的難題,也可以降低企業突破傳統制造向智慧制造轉換之中的風險成本,更能破解眾多企業所面臨的能源、資源和環境等硬約束,加速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能力和效益,從而提高中國制造由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轉進的速度。
傳統制造企業努力在朝向智能制造的研發力度上加大推進的速度,不能僅僅局限于生產規模最大、品種最全、銷售額最大、出口最多等諸多方面,而應當在裝備制造等傳統制造強項之中,創造出更有利于效率提升的項目和機遇來。比如,在數控機床制造方面,中國制造已經具備了比較強的研制能力,如何將其推升到一個更高的智能制造的層次與水平,在良好的產品作為基礎,有些企業嘗試著為客戶搭建整套解決方案,將各個機床制造環節的"信息孤島"互聯互通,系統集成,實現遠程控制、遠程診斷和維修,打造數字化工廠。同時,密切跟蹤世界數控機床制造的先進制造和研發潮流與方向,而這一切都充分證明了嫁接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轉換,實際是中國制造脫胎換骨的一次自我革命與洗禮。
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推進,也伴隨著互聯網企業為傳統制造的技術支持與服務,諸多互聯網企業積極探索服務工業用戶的途徑,從外部加掛"智力引擎",確保了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推進變得越來越便捷與效率。作為中國移動集團云計算、物聯網的全國性研發中心,中國移動蘇州研發中心開發的多款產品應用在三一重工等智能制造領域。去年,阿里工業云項目落戶高新區,有效地推動"阿里云"和重點傳統制造企業的切實對接。而眾多傳統制造企業受惠于互聯網的技術支撐,更加明確企業轉型升級的方向,他們在利用互聯網銷售企業產品中,降低了銷售成本,加快了物流的速度和資金周轉率,也從一個側面凸顯傳統制造與智能制造在改變企業生產經營方式上出現。
本文章由中國機電產品交易網編輯提供,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