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生產商裁員、轉型的消息不斷傳出。尤其是2017年,受無人機擾航事件頻發、實名制新政出臺,管控力度加強等因素的影響,消費級無人機更是陷入了發展瓶頸和資本寒冬。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嚴苛的監管環境,很多無人機企業選擇了從消費級向商業級的轉型。
無人機“送貨”時代將臨 無人機公司尋找商業轉型
在廣州天河區的一個小區,一架送餐無人機正緩緩降落在指定的草坪上,配送小哥已經早早等在一旁,無人機一落地,他便上前從無人機搭載的快遞箱中取出外賣,并在第一時間送到用戶手中。
使用無人機來配送外賣,是永輝超市在智慧零售上的一個新探索。用戶只需要在指定的頁面下單,系統就會自動判定訂單為無人機配送,工作人員將訂單中的商品放入起降臺的無人機后,點擊“起飛”按鈕,無人機就可以按照預定航線配送貨品到目標小區。
超級物種廣東省區總經理 鄭欲輝:傳統配送模式最快要30分鐘到用戶手上,但是用無人機配送這種模式,在空中飛行是4分鐘,到用戶手上最多也就10到15分鐘左右。效率比傳統的配送模式大概快了40%到60%。
近年來無人機引發的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不斷涌現并得到廣泛應用,不僅僅是永輝超市,今年5月,餓了么宣布獲準開辟中國第一批無人機即時配送航線,送餐無人機正式投入商業運營。而順豐、京東更是早在幾年前就積極探索無人機配送貨品,并多次進行試運營。
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官 劉強東:隨著京東無人機大規模投入使用之后,我們第一是能夠實現偏遠、落后、貧窮地區,享有跟北京、上海同樣的產品、同樣的服務。并且在很偏遠的農村,農民種得質量很好的農產品可以迅速賣到北京、上海。
熊逸放所在的無人機公司,2014年剛創業時做的是消費級無人機,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無人機市場融資幅度下滑嚴重,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利潤更是逐年下滑,不少企業在這一輪洗牌中倒閉或裁員,當時熊逸放所在的公司也裁了近70人。也是在2016年,他們發現物流行業蓬勃發展,很多物流企業開始研發自己的智慧物流系統,于是他們想到利用無人機,做一個空中物流的新型載體,將無人機物流作為公司轉型的方向之一。
廣州億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熊逸放:從企業的角度來講,消費級無人機過去的競爭非常激烈,在激烈的競爭之后,面臨的就是一個無人機廠家的利潤的下滑。因此,這也會迫使無人機廠家去尋找更好的產業發展機會,如一些其它的應用產業、應用方向。
令他們欣喜的是,無人機在物流領域的應用也得到了國家政策的支持。今年5月,民航局出臺了包括《民航局關于促進航空物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提出鼓勵傳統方式與新業態融合發展,“支持物流企業利用通用航空器、無人機等提供航空物流解決方案”。
工業無人機應用前景光明 上市公司跨界布局
作為剛性需求的行業應用,工業無人機市場目前形勢一片大好。農業植保、道路巡檢等各個領域已經開始大規模采用無人機,一些提前布局的上市公司也開始進入了收獲季。
在重慶某試飛基地,一架植保無人機正在進行交付前的測試,飛機落地后,清華大學教授王浩文走上前與試飛人員討論無人機的散熱情況。從2014年開始,他們就與發動機制造企業合作成立子公司,利用清華大學的技術和上市公司的發動機產品與技術,共同研發植保無人機。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無人機系統實驗室首席研究員 王浩文:我們最早的時候選植保,是因為現在整個國家的需求是非常明確的。每年國家都會因為糧食安全問題做重要的文件批示,為了滿足現在整個的農業現代化的這個需求,所以,植保這個領域是一個比較確定的應用市場,也是國家急需的應用市場。
珠海隆華直升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高洪軍:2017年9月份,我們正式投入市場投入18架農業植保機,主要用于新疆、內蒙古和東北地區農業植保的驗證試飛,今年在2017年市場驗證的基礎上,通過對產品的優化迭代和擴大產能,目前每周的生產產能可以達到三至四架,年產可達到100架。
在湖南,一家專門從事工程機械生產的上市公司,一開始僅僅只做科研類無人機,后來慢慢延伸至小型載人飛機。從2014年他們就開始研發工業無人機,經過長達十多年的研發,目前,他們無人機的產品也逐漸在公安系統和測繪領域應用。
中信建投研究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達33億元,同比增長26.44%。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2022年我國工業無人機將達到527億的市場規模。巨大的市場前景讓不少上市公司加速布局無人機業務。
隆鑫通用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 黃經雨:因為植保無人機和我們公司的現有資源、現有技術,有比較好的嫁接性和協同性。我們就采取了合資公司的方式,這個模式簡單,歸結起來可以說,用了清華的大腦和翅膀,加上隆鑫的心臟(發動機),我們做了目前全國比較領先的專業級的無人機,它是用汽油發動機做動力的一種無人直升機。
業內人士認為,對國內的工業無人機企業來說,大部分的核心部件都有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和自主研發能力,唯獨還受到發動機技術的制約,仍然需要大量進口發動機,自主生產研發國產無人機發動機迫在眉睫。
湖南山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鄧宇:比如,現在我們的核心部件發動機,可能現在我們還不是國內自主的。目前我們在做一個很重要的項目,就是跟國內的這個發動機的供應商,進行聯合,針對我們無人機產品的一些定制化,開發的一些工作,這是我們未來的一個計劃。
相關業績影響有限 上市公司仍在加大投入無人機
雖然涉足無人機相關產業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但無人機業務對原本非主業的上市公司影響卻十分有限,有些公司甚至暫時中止了對無人機的投入。
根據wind數據,目前無人機板塊上市公司共20家,除了有聯動性的國防軍工、機械設備、計算機等行業個股外,家用電器、有色金屬、汽車等行業個股也涉及其中,大部分公司都是通過參股、控股或成立合資子公司的方式來介入。
比如,煉石有色參股朗星無人機系統有限公司,運營工業運輸無人機;南洋科技定增收購彩虹無人機100%股權及神舟飛行器84%股權;洪都航空旗下子公司生產軍用無人機等等。
中信建投證券軍工行業首席分析師 黎韜揚:主要看中了無人機領域潛在的巨大市場。從軍用市場看,我國軍用無人機未來發展空間廣闊,預計到2022年,我國軍用無人機的潛在需求將達到約20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15%。從民用市場來看,當前民用無人機分為消費級和工業級兩種,當前大部分涉足無人機領域的上市公司均為工業級無人機。當前的競爭已從消費級轉向工業級,預計到2025年,總體的市場規模將達到約750億元人民幣,復合增長率為41.5%。
根據各公司在2017年年報中披露的無人機業務相關數據,僅有7家凈利潤為正數,多數未轉化成業績,或者未披露無人機業務的盈利情況。其中威海廣泰子公司全華時代雖然凈利潤為正,但因2016年、2017年業績持續不及預期,給威海廣泰分別帶來4116.25萬元、9507.90萬元的商譽減值,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上市公司業績。*ST德奧公告,其通航業務板塊對公司整體業績造成拖累,暫時中止對包括德奧無人機運營服務有限公司、德奧直升機有限公司等企業的資金投入。
湖南山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鄧 宇:一方面原因,是大家可能選擇了門坎相對較低的應用領域,比如消費類。門坎較低意味著扎堆的情況比較多,很容易變成一個紅海產業。像這種大級別的無人機,技術門檻更高的,實際上需要一個比較長期的投入。一個大型無人機的研制,前期要有一定時間投入。有一定時間積累,然后才能慢慢地進入到一個收獲的階段。
中信建投證券軍工行業首席分析師 黎韜揚:從相關公司的一季報來看,并沒有出現大幅好轉的情況,還需要繼續跟蹤后續的財務報表的數據。目前,除了南陽科技、航天電子、長鷹信質等三家從事軍用無人機整機的相關公司之外,其它的公司均從事的是無人機零部件的相關業務。另外,還有不少上市公司的無人機業務,基本處于研發或市場開拓的初期,不確定度依然較高。
從各家公司的公告來看,多家公司仍然在繼續加碼無人機業務。比如威海廣泰與中國航空研究院技術合作,增強軍用無人機研發、銷售能力;隆鑫通用2018年資金預算顯示,其今年計劃對無人機項目投入9364.54萬元。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我國工業無人機仍然屬于產業化的起步階段。上市公司布局無人機,不僅需要有相關的產業契合度,還需要有自身的核心技術。除此之外,無人機的發展也受到很多非技術因素的限制,如何應對嚴監管,獲得相應政策支持,也是企業需要面臨的一個難題。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無人機系統實驗室首席研究員 王浩文:要走得長遠,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核心技術是可以產生差異化的,技術的領先才能有一定的盈利空間。產品的數量,也可以帶來一定的領先,但是總體上來說,技術的儲備決定了優勢能夠持續多長時間。
拿下兩大“攔路虎” 無人機百億市場或迎爆發
民用無人機市場的爆發,使得無人機日漸家喻戶曉,并廣泛應用于諸多領域當中。不過,無人機產業要想推進可持續發展,還需要在法律法規、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進一步突破。
近年來,在低空領域,無人機成為當之無愧的“主角”。隨著無人機市場的迅速擴張,世界各國都開始不斷加大對這一領域的研發投入,希望能夠推動本國無人機產業發展,爭奪未來的行業主導權。
事實上,無人機最初的用途是軍事領域,可謂是為戰爭而生。早在100多年前的1916年,英軍就開始使用一種無線電遙控的飛機——靶機。不過,在各項技術日漸成熟以后,特別是伴隨世界范圍內軍民融合戰略的實施和推進,軍用無人機逐步向民用延伸,從而催生了一個更加龐大的新市場。
2015年,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為36億美元,同比增長33%。其中,國內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為23.3億元,同比增長55.3%。據IDC預測,到2019年國內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預計可達390萬架,合計約為600億元。
在經歷消費級無人機的爆發和工業級無人機的覺醒后,無人機已經實現了在諸多領域的廣泛應用。目前,無人機被人們用來運送藥品、監測災情、拍攝電影、噴灑農藥、繪制地圖、巡檢電線、緊急通信等。
此外,無人機還具有巡視邊境、追蹤野生動物、多角度拍攝紀錄片、為航船運送物資、觀察地球兩極冰川融化情況、近海海域鯊魚預警等功能。很顯然,無人機浪潮正愈發澎湃,席卷而來、勢不可擋。
目前,無人機物流是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包括順豐、亞馬遜等巨頭均已推出相應的產品,但事實上,無人機在物流領域的應用,遠不止于長距離物流。短期之內,無人機不太可能取代快遞小哥,而是更有可能在干、支線物流運輸中發揮作用。
當然,無人機產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挑戰。
首要挑戰就是法律法規的滯后。由于無人機普及速度較快,導致世界各國在相關的立法方面都沒有及時跟上步伐。雖然近年來各國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監管措施與支持政策,但是相對而言,還難稱完善。
當前,各國法律對于無人機基本施行嚴格監管,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就在于立法滯后,相關法律體系不甚完善,只能依靠嚴格管理來解決日益嚴峻的“黑飛”、“擾航”等現象。實際上,固然存在用戶自身的原因,但是這與飛行申請困難、可飛行空域較少、培訓體系不完善、法律宣傳不到位等因素也有著很大關系。
僅從我國的無人機駕駛員規范管理來看,就能略窺一二。與動輒百萬計的無人機產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合格證的發放顯得尤為裹足不前。2014年,中國民用航空局出臺了關于無人航空器駕駛員資質的相關規定,但是截至2017年年初,民用無人機駕駛員合格證總數卻僅僅萬余個。
除了法律法規方面的問題,我國無人機產業相關人才也面臨巨大缺口。在第一線的無人機飛手方面,由于植保無人機、巡檢無人機、測繪無人機等諸多細分領域發展提速,各個相關行業對于合格的無人機飛手需求十分迫切。
但是我國目前無人機培訓機構僅200余家,高校開設的無人機專業也還處于摸索階段,要想快速為市場提供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還比較困難。因此,行業、企業與高校、研究院所應當進一步加強合作,探討人才培養新模式,加快多層次、各領域專業人才的培育,為無人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更多行業資訊,請點擊關注:中國機電產品交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