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械工業“十二五”發展總體規劃》中,明確提出以“綠色為先”的發展戰略,指出機械產品的設計和制造要更加關注體現全生命周期的綠色理念。
日前,在天津召開的綠色制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第二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第三屆綠色制造技術論壇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薛一平強調,綠色制造是機械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謂綠色制造,是指在保證產品的功能、質量和成本的前提下,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現代制造模式,要求產品從設計、制造、使用到報廢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不產生環境污染或環境污染最小化,對生態環境無害或危害極少,資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綠色制造的目的是促進工業節能減排、低污染和循環經濟,成為工業實現綠色轉型的重要推手。
一攬子政策落地實施
原料替代、改善生產工藝、改進設備使用是實現綠色工業的主要方式,其中改進設備使用、提升綠色制造水平成為拉動綠色工業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
今年初,由工信部牽頭發布了兩個針對性文件推進綠色制造,一個是《工業領域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方案(2012-2020年)》(下稱《行動方案》),另一個是《關于開展工業產品生態設計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
《行動方案》強調要推動重點節能技術、設備和產品的推廣和應用,組織實施工業鍋爐窯爐節能改造、電機系統節能改造、余熱余壓回收利用、熱電聯產、工業副產煤氣回收利用,這些都給綠色制造明確了試點行業。
《指導意見》旨在引導行業企業開展工業產品生態設計,組織開展工業產品生態設計試點,編制重點產品生態設計標準,建立產品生態設計評價監督機制。《指導意見》主張夯實生態設計基礎,推進技術開發應用,試行產品生命周期評價,研發一批綠色環保材料,推廣易拆解、易分類的產品設計方案。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指導意見》是在機械產品研制的源頭上、在產品未生產前的謀劃階段就注入了“綠色”,對推動綠色制造大有裨益。
能源裝備業積極推進
眾所周知,能源本身是一個高耗能、高排放的產業,能源產業屢屢成為國家構建綠色工業體系的各類規劃中重點約束和率先試點的行業。亞洲制造業冠軍聯盟負責人羅百輝指出,目前多數發達國家從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經濟利益的雙重目標出發,對我國構筑起綠色壁壘及相關技術壁壘,以防止不符合環保標準的產品進入,保護本國市場。因此,我國能源裝備要實現優勢技術出口,實現綠色制造就顯得尤為迫切。
電機作為驅動裝置,廣泛應用于能源領域,是用電量最大的耗電終端設備。借助今年6月份《關于組織實施電機能效提升計劃(2013-2015年)的通知》的發布實施,通過對電機生產企業執行強制性能效標準,不僅推動了電機行業自身轉型升級,對綠色工業體系建設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煉化領域污染相對嚴重,所產生的廢棄物也比較多,催化裂化再生煙氣脫硫裝置通過回收有毒、有害氣體及粉塵,有效降低石油化工行業廢氣硫化物、氮氧化物排放量。不過石化行業更為注重的是減少排放,在節能設備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機械行業的專家表示:“推進綠色技術攻關是石化設備綠色制造的關鍵,從綠色、節能、節水型的煉油到乙烯工業系統優化設計、運行和控制技術;從化工行業原料路線優化到資源優化配置、循環利用技術;從石化工業中間體及下游終端產品(包括三大合成材料和精細化工產品)的綠色制造新工藝路線、新催化劑到相應的新型反應和傳遞過程及設備技術。”
7月份國家發改委聯手4家部委發布的《關于印發再制造產品“以舊換再”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中雖然只提到舊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行業再制造生產,但在煤機行業同樣踐行著綠色再制造。據了解,國內多數煤機企業針對廢舊采煤機、刮板機、轉載機、膠帶機等關鍵零部件的可回收性、可拆卸性,采用先進的表面工程技術和熱處理技術,恢復原損傷煤機關鍵零部件性能,實現廢舊煤機裝備的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