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熱線:0551-62672521 業務咨詢:0551-62672521 郵箱:2268263116@qq.com
Copyright (c) 2012 機電產品交易網 . 版權所有 皖ICP備12004440號-2
·聲音·
省人社廳人才開發處處長羅志年:
我省一直重視企業人才工作,但過去出臺的企業人才政策大都“碎片化”散落在相關部門的文件中,系統性不強,落實不到位。此次7部門共同出臺的《意見》,更加科學系統,政策含金量也更高。省人社部門作為政府人才工作綜合管理部門,下一步將充分發揮在企業人才工作方面的綜合協調作用,加大人才政策落實力度,創新人才引進培養機制,提升人才服務水平,引導和集聚各類人才為企業服務。
安徽富煌集團副總經理齊辛農:
對企業發展來說,新政策出臺是件好事,但“好政策要落地”更重要。民營經濟發展依然面臨“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等阻礙,希望加大《意見》宣傳力度,增強落實力度,讓好政策實實在在發揮效用。
安徽寶業住宅產業化公司總經理謝其盛:
企業不同發展階段人才需求不一樣。當前,民營企業招不到好的人才,一個重要因素是沒有形成真正公平競爭的環境,特別是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在沒有充分盈利情況下,很難展開人才培養等工作。國企特別是壟斷性企業,待遇福利好,民營企業在生存壓力下很難進行人才培養機制的突破和創新。而要從根本上破解民營企業人才困局,還是要依靠企業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創新。
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就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做出新的部署,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3月17日,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省科技廳、省經信委等7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人才工作的意見》,從5個方面細化22項措施,推動企業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為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建設創新型安徽提供人才智力保障。安徽日報今日對此進行解讀。
緊缺領軍人才從哪里來?
以擴大領軍人才規模為重點,培養造就一支引領企業發展、推進行業進步、取得顯著效益的高端人才隊伍。重點培育100家高水平的企業科技創新團隊,扶持1000名左右引領產業發展的企業技術領軍人才。
以優秀企業家和高級職業經理人為重點,培養造就一支職業化、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依托國內外知名高校、企業和專業培訓機構,重點選拔300名國有骨干企業負責人參加脫產培訓,組織1000名較大規模非公企業高層管理人才參加境內外專題培訓,組織500名小微企業負責人開展EMBA、MBA研修。
-解讀
當前,我省實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各類企業對人才需求日趨強烈,領軍人才匱乏、民企人才流失嚴重、知識更新培養滯后等問題也日益突出、亟待解決,直接影響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歷史和實踐證明,高端領軍人才是人才隊伍的核心,起著引領、帶動和示范作用。有了錢學森,才有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和人才濟濟的喜人局面;有了袁隆平,才有我國雜交水稻的高產穩產。對于廣大企業尤其是科技創新型企業來說,高端人才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企業想要不斷向前發展,必須堅持“高端引領、整體開發”方針,統籌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大師、大家、領軍人才在科技攻關、技術革新、團隊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作用。
《意見》特別強調圍繞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引進產業急需緊缺高端人才力度,這就要求突出企業主體,加快實施“千人計劃”、“外專千人計劃”、“百人計劃”、“外專百人計劃”、技能人才振興計劃等重大人才工程,深化校企產學研合作,繼續加強企業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能大師工作室、留學人員創業園、科技人員創業園等載體建設。
經管專技人才如何煉成?
鼓勵設立職業經理人培訓中介機構,完善市場化、社會化的職業經理人資質評價制度,開展企業職業經理人任職資格培訓與認證工作。
探索建立校企合作服務中心,建立企業專技人才導師制。根據企業的人才培養、項目需求情況,面向國內外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柔性聘用一批專家,組成專家咨詢服務團隊,“一對一”確定導師。
統籌失業保險基金用于企業人員就業技能培訓,在一個預算年度內,原則上不超過統籌地區當年實際征收失業保險費用總額的12%。企業的職工技能培訓經費支出,按規定標準稅前扣除。企業組織實施新錄用人員技能培訓的,按培訓合格人數,給予企業不低于每人300元的補貼;企業對在崗職工實施技能提升培訓的,根據培訓后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情況,按規定給予企業相應補貼;對小微企業聘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并組織開展崗前培訓的,給予人均500元的培訓補貼。
-解讀
優秀經營管理人才同樣是企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人才。當前我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與職業化、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的要求仍然有著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經營管理人才職業化程度不高。所謂職業化包括三個層次的要求:第一要足夠專業化,第二要有良好的職業精神,第三要遵守職業規則。但我國經營化管理人才的專業化程度不高,職業精神不夠,很多國有企業經營者沒有把做企業家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一些企業家不專心,經營管理專業素養不足。此外,經營管理人才的選拔與配置沒有實現全球化、市場化配置,依然有很多行政權力配置色彩。所以,要倡導企業家追求,弘揚企業家精神,多管齊下培育優秀企業家。
“重生產經營,輕學習培訓”,這是當前不少企業存在的問題,企業職工反映,“一進單位就忙于各項事務,很少有時間充電學習,以前的那點老本早就掏干凈了,很難適應發展需要。”
省人社部門調研顯示,不少企業人才培訓力度不足,培訓方式滯后,50%受訪職工表示從未參加過培訓,受訪企業逾70%都以內部培訓為主,缺乏優質課程和師資配備,培訓效果不佳。
“企業專技人才導師制”是《意見》的一大亮點。作為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導師制更有益于企業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使用。聘請業內水平層次相對較高的專家導師,打破企業內部交流限制,采取“一對一”輔導方式,能夠結合職工自身特點,因材施教,高效率解決技術難題。在實施導師制同時,再輔以專業技術知識更新工程、萬名企業專業技術骨干培訓和企業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后備人選選拔。支持技工院校和職業院校面向中小企業開展職工培訓,為小微企業負責人提供創業培訓服務。
人才流失如何有效應對?
建立健全與工作業績緊密聯系、鼓勵創新創造的企業人才激勵機制。擴大人力資本作價入股等股權激勵范圍,健全企業人才產權激勵機制。鼓勵引導企業對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和項目工資制等多種分配形式,對高端人才按國際標準支付報酬。注重認可和宣傳企業優秀人才的創新成果,積極開展人才獎勵活動,企業入選人數比例不低于60%。
支持企業為各類人才建立補充養老、醫療保險,及時便捷地為到企業就業的高校畢業生辦理落戶、檔案托管等人事代理服務。企業人才被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錄(聘)用,在企業中從業的年限可計算為連續工齡。鼓勵地方政府在企業相對集中的各類園區為園區企業統一建設人才廉租公寓。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保障人才合法權益。
-解讀
引進人才還要能留住人才。省人社部門調研發現,我省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技能人才穩定性差,引進渠道單一,流失嚴重。
人才流失到了哪里?首先從欠發達地區流向發達地區。由于不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欠發達地區企業工資水平低于發達地區,越是發達地區越能吸引人才,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難留住人才。其次從民企流向國企、外企。國企、外企資金、實力雄厚,企業發展前景明朗,待遇福利高,制度相對完善,很多人才從民營企業流向外企或大型國營企業,或被高薪挖走。
有效應對人才流失,企業就要建立人才激勵和保障政策,突出待遇留人、事業留人、制度留人,使人才的價值得到承認,既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也增強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要支持成立企業人力資源工作者協會,依托公共服務機構,探索建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宣傳人才政策,提供人才服務,積極落實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戶籍管理、檔案管理、住房和子女入學(托)等方面優惠政策,真正做到人才“引得來,留得住。”
人才成長渠道如何暢通?
從事工程技術研發生產且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符合相應的業績條件,可不受有關限制,直接申報相應專業技術資格。企業生產一線技能高超、業績突出的職工,可直接認定為高級工或破格申報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
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按照有關規定領辦和創辦企業。建立更為靈活的企業人才管理機制,破除人才流動、使用的體制機制障礙,鼓勵各類科技人員在我省兼職創業、在崗創業。
支持市、縣級政府依法建立創業扶持專項資金,重點扶持高層次人才創辦有發展潛力的創新科技型民營企業。加快發展各類創投機構,促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創業貸款等業務的規范發展,完善知識產權、技術等作為資本參股的措施。
-解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集聚人才體制機制,擇天下英才而用之。打破體制壁壘,掃除身份障礙,讓人人都有成長成才、脫穎而出的通道,讓各類人才都有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
當前,從制度環境上看,我省企業人才工作機制不活、環境不優,體制壁壘、身份障礙等問題依然存在。要突出企業人才優先開發,積極發揮政府調控和市場配置作用,促進各類人才向企業有序流動。
從今年起,我省開展“企業人才工作服務年”活動,每年確定一個服務主題,從市場和企業需求出發,以解決企業實際問題、促進企業良性發展為目標,加大政策支持,講求工作實效,完善服務平臺,促進政府資源向企業傾斜,引導人才資源向企業集聚。
促進民營企業發展,是我省加快發展的重要支撐。省委省政府去年專門出臺文件,強化人才支撐、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要求,在創業政策、資金支持、收益保障上都作出明確規定。要積極鼓勵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創辦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私營股份有限公司;對符合條件的勞動密集型小企業,按規定給予200萬元以內的小額擔保貸款及財政貼息扶持,支持和引導人才在服務民營經濟發展中發揮作用。
要讓知識最大限度產生價值。要進一步充分利用知識產權的融資價值,開展多種模式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擴大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規模,激發科技人才創業活力。
客服熱線:0551-62672521 業務咨詢:0551-62672521 郵箱:2268263116@qq.com
Copyright (c) 2012 機電產品交易網 . 版權所有 皖ICP備12004440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