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消耗能源,排放二氧化碳,已經悄然成為一道緊箍咒。昨天,北京打算處罰碳排放超標企業的消息,不僅讓人們感覺到減少碳排放已經變成一條活生生的約束,也讓市場看到碳排放配額的投資價值。
碳排放超額 罰單伺候
北京碳交易試點從去年11月啟動,按照安排,年能源消耗2000噸標準煤以上的法人單位,要在今年3月20日前報送碳排放報告,6月15日完成2013年碳排放配額的清算(履約)工作。
之前,北京市已經有780家碳排放單位被責令整改。但是,一直到昨天仍有一些單位沒有完成履約,碳排放超額最多的達到上萬噸。因此,北京市節能監察大隊分別對百盛商業發展有限公司、微軟(中國)有限公司和北京世邦魏理仕物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等5家單位進行現場監察。北京市節能監察大隊副隊長祝科偉介紹,罰單預計兩周內下達。
祝科偉:一般情況下,在現場監察兩周之內,能夠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實施處罰。對超出配額許可范圍進行排放的,責令其限期履行控制排放責任,按照市場均價的三至五倍,進行處罰。
處罰動真格兒 企業怕了
北京碳排放罰款“第一單”雖然還在路上,但已經足以看出,北京控制碳排放的決心。同樣啟動碳交易試點的,還有上海、深圳等地。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總經理林健看來,北京的處罰,完善了碳交易機制。
林健:北京這次處罰制度的出現,其實對整個碳交易未來的健康發展是非常有利的。所以作為制度建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上海雖然也設置了這樣的一些機制,但是很遺憾,由于上海被納入的企業,非常誠信地完成了履約,所以上海沒有機會嘗試這方面的工作。
回看北京碳交易試點的第一個履約期,一路有點跌跌撞撞。北京環境交易所碳交易中心主任王陽說,這個周期最大的收獲是企業開始了解碳市場。
王陽:經過這一個履約期,我覺得企業對碳市場更了解了,有了履約的要求,缺口的就必須到我這里完成相關的動作。通過這一系列操作,他們對碳交易機制,以及操作流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對未來的碳市場的操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扎堆兒開戶買碳 碳價水漲船高
而第一個履約期,也讓投資者,開始發現碳交易的投資價值。
因為政府在碳排放上動了真格,大量的企業開始涌入碳交易市場開戶、交易。尤其是6月份,北京環境交易所單日成交量和成交額都創出了最高記錄。北京環境交易所碳交易中心主任王陽說,企業扎堆涌入導致碳價大幅上漲。
王陽:我們去年十月份開市,到五月份價格還都是在53到55之間,這是平均價格。六月份是履約期,尤其是快到六月底的時候,價格漲得比較迅速一些。有一天漲幅已經超過10%了,從將近57漲到66。
截至2日,北京市碳排放交易所成交量近165萬噸,成交額約7447萬元。而在上海,第一個履約期內,碳價也爬上了一個新臺階,也從一噸28元,上漲到了48元。
一些金融機構早就聞風而動,比如中信證券等一些公司,早在北京碳交易開市第一天,就已經開戶,準備開展碳排放配額的買賣。
專家:要做好制度設計
不過,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目前仍然沒有開放金融機構介入,在上海環交所總經理林健看來,金融機構進入碳市場雖然是未來的必然,但當前還不能一哄而上,要做好制度設計。
林健:是不是在國務院的管理框架下進行;第二,是不是有利于低碳這項事業;第三,角色定位,講好了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