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日照鋼鐵集團與永安資本、中信寰球商貿(上海)有限公司在日照簽訂了國內首單鐵礦石基差貿易合同,標志鐵礦石期貨的定價功能邁出實質性一步。
據悉,此次日照鋼鐵集團與中信寰球商貿公司簽訂的合同為5000噸鐵礦石,與永安資本簽訂的合同為10000噸鐵礦石,以I1409合約作為基準價,并設置一定的升貼水標準,雙方約定的點價期為一個月以內。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國內首宗鐵礦石基差貿易合同的簽署,將推動“期貨價格+基差”定價模式在國內鐵礦石貿易中的運用,將促進鐵礦石期現市場的緊密結合,推動鐵礦石期貨定價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全面發揮,使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再上新臺階。
“期貨價格+基差” 鐵礦石貿易新定價模式破冰
基差定價已經成為了國際大宗商品貿易中的主流定價模式,而從國內看,基差定價在有色、大豆等行業已經普遍運用。
基差定價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期貨價格+基差”的方式來對現貨定價。即買賣雙方簽訂購銷合同時,暫不確定固定價格,而是按指定交易所的期貨價格鎖定基差,由買方在裝運前選擇某一時點的期貨價格作為最終交易價格。這樣,商品的定價權由上游賣方一口定價轉交給了下游買方,因此給了買賣雙方參與定價的自主權。對賣方來講,鎖定了商品的銷售量,調動了下游的積極性,促進了商品的銷售流通;對買方而言,可以通過自己對市場的前瞻把握取得博弈價格的話語權,并便利雙方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可以給買賣雙方帶來雙贏結果。
近年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劇烈,以傳統的“一口價”為主要定價模式的企業,正在受到來自于基差定價的企業的強有力競爭,很有可能會面臨淘汰出局的命運。目前焦煤鋼礦產業鏈已具備豐富的期貨對沖市場,但產業鏈上的定價模式仍是最初級的“一口價”模式。鐵礦石貿易基差定價的新模式開啟,對鐵礦石上下游企業重新審視盈利模式具有示范意義。
日照鋼鐵集團董事長杜雙華表示,鐵礦石基差貿易合同簽約,意味著給企業運用期貨工具的傳統思維又打開了新的一扇門戶。日鋼作為中國第一單鐵礦石基差貿易合同的參與者,希望能夠為中國的礦貿、鋼貿的規范發展、為期貨現貨市場良性地緊密結合、為產業供產銷的穩定繁榮,提供一條可供大家參考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