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增長階段轉換時期,經濟的最大特點是速度“下臺階”、效益“上臺階”。“對投資來說,速度‘下臺階’并不必然帶來效益‘上臺階’。效益‘上臺階’必須要以結構變化為前提,以結構變化來實現效益的提升。 ”阮華彪認為,“調整投資結構,要積極關注我國向消費主導經濟轉型這一趨勢對產業投資的導向作用,引導資本在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中找準投資方向,加強對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文化娛樂、養老保健以及移動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的投入,推動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
釋放活力,拆除民資“玻璃門”加快市場化改革步伐
8月初,我省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首批28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運營的示范項目,在拆除制約民間資本隱性壁壘的道路上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
最根本、最可持續的經濟活力還是源于民間、來自市場。上半年,我省民間投資增速高出國有投資近10個百分點,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高達83%,民間資本成為投資增長的主導力量。
“不過,要真正打破國資不愿放、民資不愿進的怪圈,還需營造更為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完善相關配套法規。 ”李晟認為,制約民間投資發展的因素依然較多,民營企業普遍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在諸多領域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隱性障礙。
“破解的關鍵是要落實好國家和省政府相關政策措施,積極拓展民間資本的投資領域,促進民間資本投入重大項目建設。利用好金融創新手段,通過信貸資產證券化、爭取市政債融資試點等多種方式緩解政府資金壓力。 ”阮華彪認為,加快市場化改革步伐是調整投資結構的關鍵,降低民營資本準入門檻,充分釋放各類市場投資主體的活力。
目前,產能過剩在鋼鐵、煤炭、造船、光伏等行業普遍存在,對企業的投資積極性產生了較大影響。今年以來,除去房地產以及基礎設施項目外,帶動性強的重大產業項目明顯偏少。 “下半年,我們將圍繞鐵路、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主導產業、清潔能源、社會事業等領域,謀劃一批有較強帶動力的重大項目。 ”李晟表示,對影響項目建設、投產、達效的各種制約因素逐個協調,逐一解決。
“今年以來受到強化影子銀行監管、貨幣政策穩健基調以及土地出讓金增長放緩等因素影響,對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資金來源形成一定的壓力。 ”陸加軍認為,下半年除了要積極爭取中央資金支持外,還需努力擴大直接融資,支持一批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企業債券、中期票據等;進一步發展壯大省股權交易市場,支持中小企業實現股權融資。同時,支持地方金融機構發展,進一步增加小額貸款公司數量,積極支持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