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基準判斷是,在“三期疊加”的背景之下,明年的經濟將體現更多的“新常態”特征,增長速度略有放緩,但就業情況保持基本穩定,經濟結構繼續改善,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有所增強。
(一)預計2015年實際GDP增速降至7.1%
我們在基準情景下的預測是,2015年實際GDP增長7.1%,增速比2014年降低0.3個百分點;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8%,比2014年減速2.7個百分點;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保持在12.2%,與2014年相比變化不大;出口增速從2014年的6.1%上升至2015年的6.9%,進口增速由2014年的1.9%上升至2015年的5.1%。
2015年GDP增速有可能繼續放緩的大背景是我國面臨的“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效應。從供給面上來看,改革能夠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和經濟增長潛力,但勞動年齡人口的下降和勞動力成本的快速上升、環境資源對經濟增長的約束加大、制造業“趕超效應”弱化導致生產率增速放緩等結構性因素仍會繼續對經濟增長潛力產生下行壓力。
從需求面來看,影響2015年經濟增長的兩個主要原因是:(1)國際經濟復蘇等因素使我國出口增長略有加速;(2)2014年以來的商品房銷售疲弱導致2015年房地產開發投資繼續減速,而房地產投資的減速及其對相關行業的負面溢出效應會抑制經濟增長。雖然出口加速有利于經濟增長,但房地產投資減速導致的經濟下行壓力難以為出口加速所完全對沖。
影響2015年經濟增速的還有許多其他短中期因素。部分正面因素包括簡政放權、對外開放等改革措施所帶來的民營和外資企業在服務業領域投資熱情的增加,基建和棚戶區改造投資對經濟的拉動,政府支持創新、創業的政策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推動等。負面因素包括由于杠桿率過高、不良資產率上升和制造業利潤率受壓所導致的部分制造業投資減速等周期性壓力。
我們對2015年基準預測的主要假設條件包括:(1)發達經濟體的GDP增速從2014年的1.8%加快到2015年的2.3%;(2)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略有下降,全球貿易情況基本穩定;(3)我國貨幣與財政政策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貨幣條件指數(實際利率、實際有效匯率和廣義貨幣增長率與基期水平之差值的加權平均指數)保持基本穩定;2015年的財政收支差額占GDP比重與2014年相比基本持平,2015年的財政脈搏(經過周期調整后的財政收支差額占GDP比重與上年的變化值)與2014年相比也保持基本穩定;(4)2015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減速主要由于2014年以來商品房銷售減速引起,沒有考慮其它大的外部沖擊。
我們對2015年經濟增長的基準預測面臨著若干上行和下行風險。主要上行風險包括國外經濟增速高于預期(如,烏克蘭地緣政治沖突如果得到緩解,可能提升歐洲的市場信心、投資和經濟增長速度);我國房地產市場的政策松動(如大城市取消限購、按揭貸款首付比率下降、按揭利率下調等)導致購房者信心提升。主要的下行風險包括:(1)地緣政治因素導致歐洲經濟情況惡化,以及恐怖主義活動升級對全球經濟產生影響;(2)美國加息速度和力度大于預期,導致新興市場經濟體出現資本大量流出、匯率大幅波動和經濟減速,從而降低這些經濟體對中國的進口需求;(3)我國房地產價格大幅度下降,導致房地產銷售、投資超預期減速;(4)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大幅度升值,抑制我國出口增長。關于國外經濟增長、美國加息的沖擊、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各種情景分析見本報告第四節。
(二)預計城鎮就業將保持穩定
我們預計,在基準情景下,雖然2015年的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城鎮就業情況將保持基本穩定。由于我國經濟正由制造業主導逐步向服務業轉型,而服務業的勞動密集程度高于制造業,服務業在經濟中占比的提高意味著每個百分點的GDP增長將創造比以前更多的就業崗位,經濟吸納就業的能力將提高。2008至2013年,我國GDP增速從9.6%下降到7.7%,降低了1.9個百分點,但受益于產業結構轉型,我國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從41.8%上升到46.1%,增加了4.3個百分點,使得我國每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基本保持穩定。目前求人倍率明顯高于1(表明雖然經濟增長減速,但勞動力市場仍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也支持這個判斷。
給定目前的經濟結構以及各產業的勞動密集程度和就業彈性,我們預計,假設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在2015年能提高1個百分點(過去幾年的年增幅都在1個百分點以上),7.1%的GDP增速可以創造的城鎮新增就業崗位將與2014年預計的水平基本相當。另外,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定義為15-59歲的人口)比2012年減少244萬人,下降約0.3%。依據人口結構與總和生育率的估算表明,未來我國勞動年齡人口下降是長期持續。在此背景下,假設城鎮化速度和勞動參與率不出現大幅變化,7.1%的GDP增長意味著2015年的城鎮失業率不會出現明顯惡化,甚至可能繼續改善。
(三)經濟結構將繼續改善
盡管我們預計經濟增長速度在2015年會所有放緩,但隨著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作用的提升、各項結構調整措施的逐步落實以及消費者偏好的變化,經濟結構有望在多個方面得到改善,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將有所加強。
從支出法角度來分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我們估計在基準情景下,2015年三大需求來源對實際 GDP 增長的貢獻分別為:最終消費貢獻 50.9%,比 2014 年估計值提高約 0.9 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貢獻 46.8%,比 2014 年估計值降低約 0.9 個百分點;貨物與服務凈出口貢獻 2.3%,與 2014 年估計值基本持平。這表明經濟增長對投資的依賴將有所下降,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將有所增強,需求結構有望繼續得到改善。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雖然商品房住宅開發投資和一些高耗能、高污染及低端制造業的投資預計將繼續減速,但政府對棚戶區改造、環保、節能、新能源、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大力支持和投融資機制改革將提升在民生領域和綠色產業的投資比重,有助于優化投資結構。政府力推的減少對民間資本的準入限制、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營改增等改革措施將繼續幫助提高第三產業占經濟的比重。新一輪支持和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有望進一步提高我國科技投入與產出的增速,提升我國經濟的技術含量和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潛力,增強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