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技術,作為即將召開的2015 CES大會上備受矚目的領域,無疑也是未來五年間的亮點。然而隨著產品種類的增多,在這場愈發激烈的競爭中,相比于“誰又加入進來”,人們似乎漸漸關心起“誰真正抓住了主流”。
“N合一”還是“一對一”?
然而,老百姓到底更喜歡“多功能合一”的可穿戴產品,還是更偏愛“專職專用”的可穿戴設備?面對這個問題,雖然到現在消費者自己都回答不出個所以然,但是企業家門卻已經開始站隊,各自押賭。
蘋果和谷歌都站在了“多功能、N合一”這邊。Apple Watch所支持的一大把App應用,從心率健康到社交溝通一應俱全,仗著Android Wear,Moto 360、三星Gear S更是把電話、游戲和記事本功能也加了進來……他們要的是,讓智能耳機也能測心率,讓智能襯衫也能測血壓,讓功能突破身體部位,依靠App應用實現“大一統”。對于這種觀點,有人是認同的:據調查顯示,對于有意購買腕表類可穿戴設備的消費者而言,他們更偏愛一款像Apple Watch這樣的多功能腕表。與此同時,谷歌X實驗室負責人Astro Teller更是認為,佩戴好多東西的時代即將結束,“N合一”整合才是未來的大趨勢,這也是Apple Watch和Google Glass理念的共同點。
然而,像Fitbit們卻選擇了相反的道路:一對一,更專精、更有針對性。
不同于蘋果谷歌,Fitbit、Jawbone這些在可穿戴設備嶄露頭角的品牌恰恰相反,正因其在健康監測領域做得出色才脫穎而出。對于他們來說,功能少而精,即便只搞健康監測,也要搞出花樣來,這才是能從蘋果谷歌虎口奪食的資本。從最初的心率記錄到如今的血糖血壓、睡眠監控,Fitbit們的確是做到了。
電量和時尚
“要單一功能還是要泛泛的功能,這是所有新產品都要面臨的問題”,Mayfield基金風投分析師Tim Chang稱。
到底可穿戴市場最終會是“多合一”的天下還是“一對一”的天下,這個問題似乎現在還不好下結論,但至少可以參考一下移動時代:從單一的通訊電話到如今無所不能的智能手機,至少“多功能”最終贏了手機這個市場。那既然歷史可以參考,為什么這一次面對可穿戴設備,人們的分歧卻變得如此之大?
電池壽命導致的續航問題成了這場爭議的關鍵點。
無論是Apple Watch還是三星Gear Live,待機時間短、電池使用時間遠遠低于正常需求,這成了這些多功能智能設備備受詬病的最大原因。即便是蒂姆·庫克,面對媒體質疑,他也只能以“需要適應習慣”來給Apple Watch一天一充電“圓場”。相比之下,Pebble、Fitbit這些一對一的設備,其實用性就被凸顯了出來:主打健康的Pebble智能手表,其待機時間至少5天、最多7天,混淆腕帶與智能手表的微軟Band手環,其電量也能堅持個48小時。
更精簡能換來更長的壽命,更復雜的功能卻要以頻繁的充電作為代價,Astro Teller說,外觀的時尚與電池的電量,這量種需求最終決定了可穿戴不可能重蹈移動
設備的“覆轍”,也正因如此,才讓如今的“站隊押寶”變得更加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