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相關負責人2月25日表示,2015年,國內
原材料需求總體有望保持穩定,預計原材料工業增加值增速8%左右,但受產能嚴重過剩等因素影響,鋼鐵、電解鋁等行業下行壓力較大。
據統計,2014年我國原材料工業增加值增速8.3%,較2013年下降2個百分點。從產量來看,大部分產品增速回落,全年粗鋼、乙烯、水泥、10種有色金屬產量為8.23億噸、1704萬噸、24.9億噸和441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0.9%、7.6%、1.8%、7.2%,比2013年分別回落6.6個、0.9個、7.8個、2.7個百分點。此外,主要產品價格呈現下跌或低位震蕩態勢,整體盈利水平較低。
環境和安全約束的增強,將倒逼原材料工業轉型。2015年開始實施新的環保法和排放標準,相當一部分鋼鐵和水泥企業不能滿足要求,鋼鐵企業達標排放噸鋼環保投資需增加13%,運營費用約增加200元。尤其是京津冀、“長三角”等特別排放限值地區,企業環保監管將更加嚴格。而原材料工業企業本身投入大、資金占用多,環境和安全約束的增強將加大企業財務費用。
“在經濟新常態下,原材料工業產能過剩問題將長期存在,倒逼鋼鐵、石化、有色、建材等行業加快轉型調整。”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周長益表示。
2014年,我國原材料工業通過嚴控新增、淘汰落后、擴大需求等措施,產能利用率有所提高。但從產能總體水平來看,仍處于高位。其中,鋼鐵行業2014年底粗鋼產能達11.6億噸,全年新開工項目2000多個;水泥行業2014年建成投產熟料生產線54條,總產能7000多萬噸;化工行業2014年新開工項目1萬多個。而從市場需求看,國內對大宗原材料消費已呈現緩中趨降態勢,過剩問題仍將長期存在。
周長益表示,2015年,除了要堅決遏制新增產能,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和在建項目監督力度,工信部還將大力支持先進企業實施技術改造、產品調整、兩化融合等有利于內生增長的投資,圍繞“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戰略布局一批重大項目,鼓勵鋼鐵、電解鋁、水泥、化肥等優強企業開展兼并重組,支持有條件企業在海外建立資源開采、冶煉和精深加工基地。
此外,2015年,
工信部還將制定促進新材料發展行業指導意見,推動重點新材料研發和應用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的編制論證;推動建立新材料首批次應用風險補償機制,以用帶產、以產促用,努力形成上下游良性互動、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協同創新體系,盡快研發突破一批、工程化應用一批、產業化量產一批,實現新材料產業的規模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