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業“十三五”質量管理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日前在北京發布。就《規劃綱要》起草的背景、過程以及主要內容,記者專訪了中機質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建和。
據介紹,《規劃綱要》的核心是堅定走質量強國之路。《規劃綱要》以全面提高機械工業產品質量和質量管理水平為目標,以創建世界知名品牌為主線,以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為支撐,統籌規劃,多措并舉,促進機械工業實現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的歷史跨越,為實現機械強國夯實質量管理基礎。
王建和表示,為制定機械工業質量管理“十三五”規劃提供科學依據,準確把握機械工業企業質量管理現狀,中國機械工業質量管理協會于2014年啟動了機械工業企業質量管理的現狀抽樣調查工作。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機械工業“大而不強”,領導作用不強、人員素質不高、數字化和質量管理水平低,四基(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薄弱,產品可靠性差等問題依然突出。
“就整個機械行業而言,可靠性差仍是較普遍的質量頑疾之一。”王建和表示,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同類產品相比,產品可靠性差仍是制約我國機械產品“走出去”的關鍵因素。“可靠性提升牽扯到方方面面,不僅是技術問題,還包括全壽命周期的質量管理。”王建和對記者說,“機械制造業應該從‘四基’入手抓可靠性。每一位員工都要踏實做事、追求卓越、力求精益求精、盡善盡美。”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機械工業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積極吸收國外先進的質量管理經驗,逐步形成了機械行業特色的質量管理方法。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處于計劃經濟時期,質量管理以質量檢驗為主。改革開放后,機械工業部率先引入發達國家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并將其中的QC小組活動與質量信得過班組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機械工業特色的群眾性質量管理形式;機械工業從行動實際出發,開展了以穩定、提高產品質量為主要目標的“工藝突破口”工作;以ISO9000標準發布為抓手,通過開展質量認證,有效促進了全面質量管理的全面落地。
2004年,GB/T19580《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國家標準頒布,全面質量管理的內涵進一步擴大,并逐步進入追求卓越績效的“大質量”時代。
《規劃綱要》指出,重視工藝已成為機械工業企業的優良傳統。機械產品生產流程長,制造工藝復雜,特殊過程多,如熱處理、焊接、噴涂、裝備等,所以對工藝要求高。早在1986年,機械工業從行業實際出發,將加強工藝管理、嚴格工藝紀律的“工藝突破口”作為深入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的重要抓手,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王建和坦言,現階段機械工業產品高端不足、低端過剩,“大而不強”的尷尬局面尚無根本改變,機械工業也沒有在國際上叫得響的“中國品牌”,說到底是質量的提升跟不上產量的增速,“全面提高機械工業產品質量”還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