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的發展,中國制造業近幾年發展迅速,已經邁入制造大國行列。但我們的目標并不僅僅是成為制造大國,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成為世界制造強國。中國的工程機械行業發展之路可以說是充滿荊棘,在困境中艱難前進,但路還長,腳步不能停,從傳統到現代,從死板到智能,正所謂“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未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將迎來機器人的時代,人工勞動力將會越來越少。
自建國之初到20世紀50年代末,我國的工程機械基本還處于空白狀態,相關專業技術人員也少之又少,還未形成行業。到60年代初,一機部成立專業局,并在各部門配合下,集中了一批工廠,并增建了一批新廠,工程機械的生產開始專業化,各類研究所也相繼成立,機械行業開始興起。此時的工程機械行業還處于“低級”階段,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來完成工作,產品性能相對單一,設計簡單,技術含量低,與國外的工程機械水平還相差很大一截水平。
隨著改革開放之后市場經濟的發展,產品越來越市場化、需求化、高效化,企業要發展,國家要改革,創新成為企業取得成功的關鍵,智能化是必經之路。于是,工業機器人應運而生。大多數機器人都以服務型為主,但為了更高效地生產,“工業機器人”成為一種新型產品。“工業機器人”時代開始到來。在不久的將來,用于生產流水線上的機器人會越來越多,工程機械行業線性增長已經成為過去式,井噴式局面很快就會出現。機器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工業機器人也成為跨時代的一個重要標志。
如今我國面臨從傳統產業到新興產業的轉型,機器人起著“催化劑”的作用,不僅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更能適應各種工作環境。在生產線上機器人取代人工進行“點焊、弧焊、噴漆、裝配等工作,大大提高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生產效率迅速提升,極大的節約了時間成本,讓人們在同樣的時間里可以做更多的事。作為企業來說,要想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占據市場重要地位,必須進行差異化生產。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數字、智能、自動”似乎成為一個企業轉型的三個關鍵詞,對于工程機械行業來說更需要這樣的轉變,工業機器人在國外制造業領域運用的已經很廣泛,但在國內,亟待填補這樣的空缺,機器人不僅可以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服務,更能在生產行業和人類一樣成為生產“能手”。
另外,機械產品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些零配件質量的優劣,如傳動部件、控制元件、柴油發動機等,這些零配件都是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但是我國工程機械的技術水平似乎還沒有達到這樣高的標準。這些核心零配件基本都還在依賴進口,這對我國的機械行業來說是個很大的制約因素,而國外企業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進行價格捆綁,每年限量生產,對價格掌握絕對的控制權,這無疑增加我們的生產成本。所以,我們更需要自主研發出帶有“中國制造”印記的核心零配件。
隨著德國“工業4.0”,我國“互聯網+”、“工匠精神”的提出,智能化步伐越走越遠。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和政策性文件,旨在推動更多“中國品牌”的誕生,“機器人+制造”依然成為發展趨勢,工程機械不再“機械”,而是更加自動化,數控設備更加完善,逐步實現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邁進,中國工程機械的下一個主角,就屬于工業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