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一家國內玻璃模具行業領頭羊企業與沈陽機床集團簽訂了設備租賃協議,企業用的近百臺i5機床均以租賃模式購買。“像買汽車一樣,買機床也可先繳納30%首付款,然后按月支付設備款項,節省了大筆資金。”企業負責人說。
從產品制造商向工業服務商轉型,沈陽
數控機床集團開拓出機床融資租賃、智能工廠、經營性租賃的嶄新商業模式。今年前三季度,集團新增的1.6萬臺i5機床訂單,70%來自租賃業務。
新技術:智能機床市場上很叫座
半個多世紀以來,作為我國機床行業的巨無霸,沈陽機床集團生產的數控機床一直在用別人的“大腦”,系統均從國外采購。為改變這種狀況,2007年至2013年,集團投入10億元,攻關“i5系統”核心技術。
創新之難,超出想象,尤其是運動控制系統技術。本就利潤微薄的集團,每年砸進1億多元,董事長關錫友每次到上海研發基地,看到的都是一群年輕人和幾十臺電腦,能不能弄出名堂來,心里直打鼓。“最困難的2012年,成熟技術還沒出來,研發資金卻要花光了,集團內部反對聲音也大,與德國合作項目沒啥進展,跳樓的心都有了。”
上百次的失敗,無解。同濟大學工程師、研發團隊負責人朱志浩,這個沒有高級職稱、沒有留過洋、也沒有讀博士的普通老師,帶著團隊另辟蹊徑,把互聯網和數控系統底層技術嫁接在一起,經過2000余次修正更新、上千次產品測試,2014年,世界首臺i5智能機床面世,精度高、運算快,更主要的是,操作系統是基于互聯網的。
i5智能機床推出后,沈陽機床集團要尋求科技資金支持,有關部門也組織專家前來評審,“你走的是德國路線,還是日本模式?”“是我們自己闖出來的。”面對評審,年輕的研發人員說。最終,專家們并未看好。但朱志浩很固執:“市場才是創新成果檢驗的唯一標準。”
智能機床在學術界沒有叫好,在市場上卻很叫座兒。第一季度訂單就完成了1.1萬臺,數倍增長。i5智能機床技術,走出了繼日本發那科、德國西門子之后的第三條技術路線,實現了基于互聯網條件下的工業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有效集成。
新模式:云制造與機床租賃
今年9月,在沈陽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上,參觀者把自己喜歡的飾品樣子下單,幾天后就收到了i5智能機床生產的飾品。
i5智能機床讓基于云制造的智能工廠成為可能。河北邯鄲一家閥門行業領軍企業今年換了幾十臺i5智能機床,“一個工人使用傳統機床,單位時間內可生產閥門蓋產品200件,換成i5智能機床之后,產量可達800件。”企業負責人高紅偉介紹。
沈陽機床集團推出了機床租賃業務,讓很多中小企業不投入重金,也能輕松使用高水平的加工設備。沈陽機床優尼斯工業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少妍介紹,目前,沈陽機床i5機床的新訂單中有七成客戶青睞采用租賃模式。在國內機床行業市場規模整體萎靡之時,沈陽機床i5智能機床卻逆市上揚。
沈陽機床計劃在全國建設30個智能工廠項目,目前已在深圳、河北、河南等地開建了15家智能工廠,提供從機床設備到生產線設計等全流程服務。
“新技術:智能機床市場上很叫座”由中國機電網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更多行業資訊,請點擊關注:機電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