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巡檢機器人、道面檢測機器人、安防巡檢機器人……國內一批企業正加快機器人全產業鏈布局,搶占行業細分市場。除ABB、庫卡、發那科、安川電機等機器人巨頭外,新松機器人、埃斯頓、新時達等國產品牌機器人也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機器人市場的競爭程度不言而喻,制造企業能否在市場立足不但需要有過硬的本領,還需要有獨當一面的產品。作為國內新生機器人制造企業,A股上市公司新元科技近日在京一口氣推出五個行業機器人解決方案,以期通過“智能+”生態圈打造新的競爭優勢。從新元科技的發展路線中不難看出國產企業正在自主創新路上的努力。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國產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14.77萬臺,相較于2017年的13.1萬臺,同比增加12.7%,機器人產業逐步發展的同時,大格局也在形成。國際上ABB、庫卡、發那科、安川電機、國內新松機器人、埃斯頓、新時達機器人都逐漸占領了固定的市場份額。同時,不斷有新晉企業加入,技術產品升級加快,行業的競爭在不斷加劇,如何在眾多機器人制造企業中脫穎而出,并非易事。近日,北京萬向新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五大行業機器人解決方案。公司提出,針對市場的特定需求做行業機器人的概念,期望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一杯羹。
定位應行業需求而誕生的產品
新元科技董事長朱業勝解釋說,我們圍繞的方向一直是更加智能、更加智慧。而我們所打造的產品不一樣的地方在于,針對不同行業的應用需求,給不同的客戶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
此次推出的新款機器人全部都是針對行業需求所誕生的。“企業的產品是市場需求推動而產生的”,公司清投智能機器人事業部負責人張亮在與客戶深入接觸,挖掘出市場的需求。他介紹,在接觸中,新元科技的機器人市場開拓人員發現,廠區的巡邏并不是倉儲行業的剛需,倉庫里面的安防需求更急迫。糧食通過自動化流程注入倉房,6米高的倉身容易形成糧面不平,有高有低,需要人力進到倉內填平。這樣的工作勞神費力,工作量大,且有一定危險性,曾發生過糧食把人掩埋的危險事件。平一個倉一人要用一周時間,30多個倉5萬噸的倉儲區,對勞動力的需求很大,但目前這類勞動力嚴重不足。另外,為了保鮮儲備糧,倉內會放置些化學物質。如此,開倉時相關人員的工作就充滿了危險性,灰塵及化學藥品隨著倉門打開猛然撲來,會給工作人員的身體帶來較大的損害。這種場景下行業機器人的需求不言而喻。
公司通過實際客戶的需求推出了五款產品,針對電力系統的“電力系統綜合智能巡檢系統——電寶”,針對網絡直播內容監管的“智能媒體內容監測系統——視寶”,針對IDC數據中心運維的“IDC數據中心運維輔助系統——維寶”,針對交通行業的“道面智能檢測系統——路寶”,針對安防行業的“安防巡邏機器人系統——安寶”。
從行業需求中看到,產品的市場潛力巨大。新元科技董事長朱業勝表示,最近幾年,隨著傳感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成熟及落地運用,不少行業都希望通過使用智能機器人替代人來解決行業短板與難題。譬如,“電力系統綜合智能巡檢系統機器人-電寶”就是針對電力系統中存在的各種場站區域巡檢工作,設計的輔助巡檢人員完成數據收集、匯總、分析的機器人解決方案,從而幫助專業巡檢人員從高重復、低成長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現在電寶機器人已經在吉林龍潭山牽引變所、鄂爾多斯牽引變電所陸續投入使用,并于2018年通過了沈陽鐵路局科研評審,具備了在鐵路牽引供電系統全面推廣的條件;安寶機器人已在江蘇蘇州、洪澤、昆山、連云港、湖南開慧等糧食儲備庫投入使用,并陸續通過驗收,初步具備量產推廣條件。
從變電站巡檢市場需求來分析,目前全國變電站數量超2萬座,預計2020年達3萬座。國家電網自2013年開始對變電站巡檢機器人首次招標,華泰證券曾測算2018~2020年國內電力巡檢機器人市場總需求約477億元,年均需求約159億。分別對應變電站巡檢機器人9000臺,市場空間72億;配電站巡檢機器人8.1萬臺,市場空間405億元。
看未來機器人應用市場在哪里
那么如何定義行業機器人,業界專家認為,機器人一般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即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機器人。業界一般提及的工業機器人,又以汽車行業的工業機器人為多,按照功能可分為焊接機器人、噴涂機器人、碼垛機器人等;按照機械結構,有串聯機器人、并聯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還沒有一個特別嚴格的定義,不同的國家定義各有差別。中國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對服務機器人的定義是,智能服務機器人是在非結構環境下,為人類提供必要服務的多種高技術集成的智能化裝備。服務機器人可細分為個人、家庭機器人、專業服務機器人。
如此看來,行業機器人介于工業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的交集,既不能說純工業之用,又不能說純服務之用,工業生產系統或完整產業鏈與各行業細分服務的交集,就產生了對行業機器人的明確需求。
新元科技機器人事業部技術負責人魏玉虎認為,對我國機器人品牌而言,行業機器人是一個不錯的突破口。
最終國產機器人所需要達到的目標就是打破機器人技術的壟斷。二三十年來,中國公司投身機器人的開發和制造時發現,美國、日本等國家已耕耘了五六十年,它們的集成度很高,技術壁壘較大,已領先不少。中國公司嘗試著在機器人核心部件上做替代和突破,雖然在一些領域有突破,但真正大范圍應用起來,還有較大難度。
機器人本身是一個綜合性的產業,它依賴于許多基礎技術和產品的支持,包括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數控系統等,現狀就是絕大多數機器人關鍵的系統和部件,中國機器人生產機構、生產企業都依賴國外進口。這些短板希望中國企業可以借助對一個行業服務得以突破。
朱業勝認為:“那我們從小處去著力、發力,我們相信,能一步一步往上去吃,總有一天會帶動核心部件,帶動標準機器人的發展。我們認為,行業機器人是我們切入整個機器人產業的一個方法。”
不可否認,從2013年開始,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連續多年復合增速超過了30%,2017年增速更是接近60%。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預測,2019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將占據全球市場需求量的40%。近日,新松機器人、埃斯頓、新時達國內幾大機器人上市企業相繼發布了2018年業績預告或年度報告。根據已經公布的數據顯示,上述五家機器人上市公司中,四家實現盈利,一家虧損。新松機器人則憑借30.95億元的營收和4.49億元的凈利潤,成為去年機器人行業的贏家。總體來看,中國機器人企業發展潛力巨大,有更多空間讓更多的企業在這個領域發揮才能。
“國產品牌另辟蹊徑 打造行業機器人概念”由中國機電產品交易網(簡稱機電網)小編整理發布。如需要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更多關于機電行業資訊,請點擊關注:中國機電產品交易網 機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