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泰禾光電公司副總經理石江濤
我們在大米里找不到雜物,那是因為有“色選機”幫我們挑揀過了;在工廠內,一塊塊易碎的大玻璃,或一件件沉重的貨物,在機器人的作業下被輕易地搬動。色選機、機器人,雙管齊下的合肥泰禾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勢必將開啟“合肥制造”新紀元。
今年5月,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2015年安徽省軟件企業20強名單,泰禾位列其中。對此,公司副總經理石江濤表示,2015年已經過去一半,泰禾將繼續開發、拓展色選領域。面對機器人這一新型領域,他們將一步一腳印,一個行業一個行業的進行推廣,為發展壯大機器人市場打下良好的基礎。
色選機:99.99%的雜物被選出
多年前,當市民買回來大米、綠豆或花生等農作物時,通常都會先拿個篩子篩選一下,把里面的小石頭、沙粒等雜物挑出來。可如今,市場上銷售的農作物當中已很難看到雜物,甚至每粒大米、綠豆的顏色大小都差不多。這種變化是因為一種名為“色選機”的出現。泰禾就是一家專門從事色選機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科技企業,率先將CCD技術應用到色選機行業,填補了國內高端智能色選機的空白,智能檢測分選裝備已覆蓋大米、雜糧、茶葉等各類用途的農產品等。
隨著一袋袋大米等農作物倒進進料口,沿著機器自動設置的滑道自上而下流動時,機器內部的高速光學攝像鏡頭會自動采集大米的顏色信息,一旦發現有不同顏色形狀的霉變大米或異物,就能立即分辨,并通過高頻電磁閥裝置打開氣流開關,將異物吹到廢料腔內,從而達到“色選”的目的。泰禾自主研發的色選機選凈率達到99.99%,可以說經過這臺機器‘挑選’的大米等物,基本上找不到雜物。談起“色選機”的研發,石總回憶,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市場上并沒有自己生產的色選機,那時候購買國外一臺色選機,需要花費上百萬元。中國作為一個糧食大國,擁有數十萬家稻米加工企業,市場潛力無疑是巨大的。
“2004年創辦了泰禾,公司依托中科大等高等院校的研發力量,開始了自主品牌色選機的研發之路。”目前公司研制和生產的色選機已經遠銷海內外,每年銷售額在3億左右,其中有一半是用于出口,在國內同行業中銷量位于第二。
緊接著,在生產流水線終端,本次采訪的另一位“主角”亮相。一臺碼垛機器人整裝待命,待米袋一靠近,就張開“雙手”,將米袋搬運至附近的運輸軌道。此時,一臺搬運機器人,沿著特定軌道,將大米送往指定地點。
合肥泰禾機器人(資料圖)
“機器換人”大勢所趨
當下,很多企業一線工人供不應求,特別是重體力及重復勞動崗位,普遍遭遇“招工難”問題。“現在的生產工人以‘80后’居多,不少還是‘90后’,他們不愿意從事這樣的工種。”石江濤說,還有一些特殊工種,比如沖床,動作不斷重復,工人很容易產生疲勞,注意力一放松,就很容易釀成工傷事故,引入工業機器人很有必要。
泰禾在2012年開始啟動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工作,到目前為止主要有關節型碼垛機器人系列、沖床上下料機器人系列和叉車型AGV三種類別的產品。正在研發中的工業機器人主要有20kg六軸關節型機器人和3kg SCARA機器人,這兩款設備有望在今年推向市場。機器人涉及到的學科比較多,關鍵的技術相對而言也會比較多,譬如高響應、高扭矩和高轉速的伺服驅動系統,低背隙、大扭矩的減速機,高精度、高效率的運動控制器,以及基于機器視覺的定位、檢測系統等等。
泰禾現在的核心技術主要集中在運動控制器和基于機器視覺的定位檢測系統等方面,運動控制平臺公司已經做了兩代,第一代運動控制平臺主要采用脈沖控制結構,通過自主知識產權的運動控制算法可以有針對性的提高設備的運行節拍和重復定位精度。石總回憶,“記得最初的運動控制算法碼垛的節拍在650次/小時,兩個月后我們通過改進的算法在同樣硬件的基礎上節拍就提高到了850次/小時;第二代運動控制平臺采用總線的控制結構,進一步提高了平臺的可靠性和運動控制的精度;另外,我們通過把所有的產品都打造在同一個平臺上,對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有很大的好處,同時也會減輕維護和升級的成本”。
石總特別強調,泰禾機器人是從底層關鍵技術開始做起,掌握了機器人控制的核心技術,與其他從事機器人應用的廠家有著本質性區別,這也是泰禾機器人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