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七月對于上海人來說,和以往的大不相同,剛邁入七月,上海人不談股票,不談放假,甚至戀愛都可以不談,一門心思撲在了垃圾上。“垃圾分類”已成為上海“全城熱詞”,“#快被垃圾分類逼瘋的上海居民#”這樣的話題接連幾天化身熱搜體質,沖上熱搜榜前三。
垃圾分類推行計劃
號稱“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條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7月1日正式實施,上海正式步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其他城市的朋友們不用高興太早,以下這46個城市將在2020年底,基本建立起生活垃圾處理系統。
如果你的家鄉不在這個名單之列,那就要好好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原因影響了城市發展的歷程。我國人口規模龐大,所產生的生活垃圾堪稱巨量。根據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2015年提供的數據,我國人均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為440千克,并以每年8%-10%的速度與增長。
以上海為例,上海平均每天產生近2.7萬噸生活垃圾,每兩周就可以堆出一幢金茂大廈。而放眼全國,有四分之一的城市已經無垃圾填埋堆放場,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深陷“垃圾圍城”困局。
垃圾分類好處多
國外一些發達國家早在幾十年前就推行垃圾分類,垃圾分類使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減少三分之二,有利于改善垃圾品質,使得焚燒(或填埋)得以更好的無害化處理。
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質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嚴重侵蝕。垃圾分類,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質,減少垃圾數量達60%以上;廢棄的電池含有金屬汞、鎘等有毒的物質,會對人類產生嚴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廢塑料會導致農作物減產;拋棄的廢塑料被動物誤食,導致動物死亡的事故時有發生。
以垃圾焚燒為例,分類能助力焚燒處理做得更好,可起到減量(減少垃圾處理量)、減排(減少污染排放量)、提質(改善燃燒工況)、提效(提高發電效率)等作用。回收利用可以減少危害;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變廢為寶,減少資源浪費。
智能垃圾分類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近年來智能垃圾收集箱、有害垃圾收集箱等智能產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波蘭創業公司Bin-e公司開發的人工智能垃圾桶,用戶只需在垃圾桶前掃描一下垃圾,艙門便會打開。人工智能垃圾桶是通過傳感器、攝像頭、AI圖像識別算法來自動進行垃圾分類,使用起來很方便,而且回收公司也能通過APP來隨時檢查垃圾桶的剩余空間等。
國內也出現了多種智能垃圾分類回收設備,箱體能分類回收金屬、塑料、紡織物、紙類、玻璃、有害等多種生活垃圾,通過智能化垃圾分類設備,借助信息化完成垃圾分類宣傳、垃圾分類投遞、垃圾分類收集、垃圾分類清運、垃圾分類處理等整個垃圾處理過程進行智能化管理,讓垃圾分類更簡單,更智能,并能對垃圾進行智能稱重,投入垃圾就能返現到用戶,助力城市垃圾實現減量化目的。
人工智能已經逐漸融入我們的生活,展現了強大的變革社會、升級產業以及改變人們生產與生活的能力, 在多個領域發揮出重要的應用價值,中機企業融入人工智能技術,打造“智能云應用產品、專業應用產品、軟件開發、智能解決方案、系統集成、高端運維服務”等智能產品,得到各行業用戶和專家的認可,為企業智能化提供有力保障。
“垃圾怎么分?智能分類設備來幫忙 !”由中國機電產品交易網(簡稱機交網)小編整理發布。如需要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更多關于機電行業資訊,請點擊關注:中國機電產品交易網 機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