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者了解,今年以來能源系統落馬的官員、高管的人數增加到21人。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能源領域腐敗案頻繁爆發背后,是項目審批大權在握作祟,“要想解決腐敗問題,要從根源上解決、改革現在的審批制度,不然很難杜絕腐敗發生。”一位電力行業人士坦言。
“能源領域是國家重點投資領域,也屬于資本密集型行業,投資數額大,動輒數以百億計。而全國項目審批大權集中在少數官員手中,在項目申報中他們掌握身殺大權,容易衍生權力尋租和腐敗。”有業內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以前為了爭到好項目,哪個地方、企業不得“跑錢進委”?這已成了慣例。
在業內人士看來,要從腐敗的根源即審批制度上下手,減少官員的尋租空間。事實上,這一改革已經開始。在去年國務院的機構改革中,與以往不同,新組建的能源局工作的重點在于規劃引導和后續監管。
根據曬出的行政審批權清單,去年一年內新能源局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1項,占原有行政審批事項的29%,目前保留17項行政審批事項,其中行政許可9項,非行政許可審批8項。
而今年這一改革還將繼續深化。日前國務院批轉發改委《關于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的意見》(下稱意見)再次強調,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被放在首要位置,行政審批的原則是“該下放的事項堅決下放”。按照這一原則,包括跨區域電網輸配電價審核、省級能源發展規劃審批在內的“非行政許可審批”可能將被首先撤銷。
有能源局官員近日稱,為簡化審批程序,國家能源局計劃對省級規劃采取年度審批的方式,相當于一次性“打包”審批,實現規劃代替“路條”。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資審批制度改革上,意見特別提出:“取消或簡化前置審批,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這意味著困擾能源項目審批在內的“路條”有望被取消。“目前正在就上述兩個方面進行研究,但權力下放的同時,還得建立一個新的規則和程序,以解決權力下放之后政府如何監管的問題,這是能源局要重點考慮的。”上述業內人士透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