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制造日企收縮了在華規模,高端制造業日企積極擴大在華投資規模,并瞄準股權投資。
“日資撤離中國”的傳言并非空穴來風,確實有日資企業關閉在華工廠,或進行業務清算。但在中國有關閉工廠等業務縮小動作的一般是低端制造業日企。日本方面對日本制造企業的相關調查顯示,近7成企業表示“看好”中國市場的成長潛力。 截至目前,今年以來已有12家日企宣布將在中國擴大產能,其中,4家為高端制造業。另外,4家日企宣布擴大在華銷售網絡。
“日資企業并非全面撤離中國, 而是正在調整對華投資。”針對近期流傳的“日資全面撤離中國”傳言,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明確表示,“日本方面剛宣布了將在11月派出史上最大規模的企業代表團訪華,我想這一消息也反映了日資企業對中國的重視。”
據商務部公布的信息,2014年,日本對華投資43.3億美元,同比下降了38.8%;2015年1-4月,日本對華投資14.4億美元,同比下降7.8%。雖然沒有發生日資“全面撤離中國”的現象,但近年來日本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增速是在持續放緩。
“在中國有關閉工廠等業務縮小動作的一般是低端制造業日企。”加施德咨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兼總經理前川晃廣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
不過,日企在華投資的規模仍然較大。據中國貿易外經統計年鑒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在華注冊的日企數為23094家,位列各國在華企業數第三;登記投資總額累計超過2190億美元,在各國對華直接投資總額排名第二。
日本經濟財政咨詢會議議員、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授伊藤元重書面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對于日企來說,中國是吸引力巨大的消費市場,所以許多消費品和服務業企業正計劃對中國增加投資。”
低端制造業日企收縮在華規模
“日資撤離中國”的傳言并非空穴來風,確實有日資企業關閉在華工廠,或進行業務清算。
“大約從三年前開始,來咨詢成本削減或業務解散的客戶開始增多,低端制造業日企占多數。”加施德咨詢總經理前川晃廣表示,“我認為今年在中國有關閉工廠等業務縮小動作的低端制造業日企數一定會超過去年。”加施德咨詢公司95%的客戶為在華日企。
本報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梳理發現,2015年前5個月中,日企宣布在中國關閉工廠或業務清算的消息有8則;在2014年,該數字為13則;2013年為5則;2012年為1則。共涉及21家日本上市企業。其中,17則消息涉及制造業相關日企。
孫立堅表示,中國要應對好低端制造業日企的退出。“一種可能是,日企的退出為中企帶來‘替代’機會;或會倒逼中國的產業轉型和升級。”
但孫立堅也表示,若相關的中企沒有能力替代,也還未準備好轉型,那么將可能加劇產業空心化。他建議地方政府對企業進行引導,幫助他們盡快調整好位置。也可將現有資源納入重組、收購,將過往嫁接在日企上面的供應鏈通過一個平臺,嫁接到其他企業上。
高端制造業日企有望增加投資
不過,中國市場對于日資企業的吸引力仍然巨大。日本方面對制造企業2014年度海外事業開展的調查結果顯示,在617家接受該問卷調查的日企中,近7成企業表示“看好”中國市場的成長潛力,近6成企業表示看中現有規模。
本報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梳理的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本年度日企對華新增投資共計39宗,12宗為制造業企業擴大在華現有生產規模,11宗零售業相關投資,4宗制造業日企擴大在華銷售網絡及4宗股權投資等。(見相關圖表)
截至目前,今年以來已有12家日企宣布將在中國擴大產能,其中,4家為高端制造業,包括大冢制藥、衛材醫藥、安川電機(工業用機器人生產商)等。另外,奧林巴斯、富士電機等4家日企宣布擴大在華銷售網絡。
衛材(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古憲生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衛材去年年底在中國成立投資公司,又在今年2月宣布擴建中國工廠。
兼古憲生表示,目前中國地區的銷售額占衛材全球銷售額的7%,僅次于日本和美國市場。中國人口眾多,面臨著老齡化問題,這意味著中國市場對于醫藥的需求潛力巨大。基于這樣的判斷,衛材將側重向中國投資。
“今后衛材在中國,一方面是投資建工廠,另一方面的投資重點是并購。衛材計劃并購中國低端市場的藥品銷售業務來實現這一目標。相關并購已經在洽談中,但現在不方便透露具體信息。”兼古憲生說。
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艷輝對記者表示,“衛材將積極進入中國低端市場,主要是仿制藥領域。”由此可見,衛材今后的并購目標將集中于仿制藥相關中企。
關于同業日企在中國的投資近況,兼古憲生透露,日本制藥業的企業數量眾多,據他了解,同業日企都想對中國增加投資。不過,他表示投資有門檻,只有那些既擁有高端技術又有余力進行投資的藥企,才會對中國市場追加投資。
借股權投資利用中企資源
2015年以來日企對華新增投資中,股權投資引人注目。
今年年初,日本第三大貿易公司伊藤忠,通過其與泰國正大集團各50%股權的合資公司——正大光明,斥資800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40億)購買了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20%股權。
此外,日本軟銀集團領投快的打車D輪融資,該輪融資總額為6億美元。2月,日本綜合商社三井物產宣布將斥資2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億)收購中國大型餐飲企業北京健力源餐飲旗下新公司25%的股份,進軍中國團體餐行業。
4月, 伊藤忠宣布聯合中信證券,與波司登訂立認購13.03億股新股份協議,總認購金額為15.50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2.4億)。
從上述案例看出,相關日企借股權投資,意在獲得中國企業的相關資源。以伊藤忠為例,相關分析指出,中信可以彌補伊藤忠金融、不動產、資源能源等短板領域;波司登可以為伊藤忠帶來中國市場強大的服裝銷售渠道,伊藤忠在日本擁有超過150個歐美服裝品牌商標權。
今年4月底,伊藤忠宣布將與中信集團、泰國正大集團、中國移動及上海市政府,今秋將依托上海自貿區,在中國展開銷售日本產品的跨境電商,投資總額約合31.08億元人民幣。
除了伊藤忠外,住友商事以及化妝品網站可思美(cosme)也將在中國開展跨境電商業務。5月,日本瑞穗金融集團與中國招商局集團簽約擬合作成立基金,投資以電商為代表的零售業、物流等行業的未上市中國企業。日本雅虎近日也宣布將在天貓商城開設1000家日本品牌店鋪。
此外,包括優衣庫、永旺等7家日企宣布將擴大在中國的零售規模。
“日企看好中國市場的成長趨勢,同時認為自身在中國經濟轉型階段有較大的機遇。我認為,安倍經濟學中強調的4k產業,即旅游業、健康產業、金融業和教育產業,將會進軍到中國市場。”孫立堅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