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產業是一個令一般人望而止步的行業,也是令強者激動不已的行業,”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在11月25日召開的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第一屆第三次理事會上如是說。
懷進鵬認為,我國信息產業已經具備堅實的基礎和優勢,《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大數據,以及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給我國電子信息行業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政策空間和發展機會。與此同時,在整個裝備發展的過程當中,也迫切地需要電子信息產業的支持。
電子信息產業無疑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新動能。“十二五”期間,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一直保持著10%以上的增長,在進出口的貿易中占三分之一以上。2015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達16.5萬億元,占整個國民經濟的四分之一以上。
電子信息產業進入新時期
懷進鵬表示,在當前中國進入新常態,發展推動新動能,實現新經濟的大背景下,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也面臨著結構、速度和方式上的變化,進入了科技創新與產業革命的交匯時期。他認為在這一時期,電子信息產業將呈現出四個特點:
第一,電子信息產業仍處于快速增長期。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新動力,為新舊轉化提供了新動能,也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新引擎。
第二,電子信息產業處于快速的整合創新期。在產業本身快速發展的同時,產業整合的速度也在加大。
第三,電子信息產業處于一個跨界融合期。全球的制造業,正面臨著深刻的布局調整,電子信息產業的滲透力、傳播力和輻射作用也將越來越大。電子信息行業不僅可以與工業界融合,同時也可以與生命科學技術相結合,不斷的創造新的空間和新的發展態勢。
第四,電子信息產業本身正處于新產業的爆發點和新拐點。信息技術的快速成長,會不斷孕育新產業的形成,同時也會帶來更多新的認識和思考。
懷進鵬強調,在創新中,大魚吃小魚的現象頻繁發生。中小企業是以生命為代價進行創新,而大企業則是通過產業的整合和技術門類的重新梳理來調整自己的發展方向,并認為這一個領域,“只認前三名,不認后來者”。因此,面對產業整合與創新,誰抓住這一機遇,誰就能更好的存活。
電子信息產業后發優勢明顯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被叫“大而不強”的情況時有發生。懷進鵬認為,我國的電子信息產業確實有三大頑癥,即:有巨大的產業,但難以把握核心技術;有巨大的市場,但很難定義自己的產品;有大量的人才,但缺乏國際領軍人才和國際一流的企業家。
懷進鵬舉了一組數據:我國制造業的銷售總收入占全球總規模的20%,但工業軟件卻僅占不到2%,其中10倍的差距,也說明這一領域的后發力量或將成為我國的優勢。
他表示,電子信息產業已經從過去關注節點技術、節點產品走向了關心系統、生態和環境的建設。在承認差距的同時,要不斷地堅持開放和合作,不僅要堅持國內企業之間的開放和合作,還要搞好國際之間的開放和合作。
懷進鵬稱,信息產業的發展規劃、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大數據等一系列的政策都看好電子信息產業,其巨大的市場需求、政策保障和產業基礎,已基本具備創造新一輪輝煌的時機。“十三五”時期,在巨大的市場、產業和人才隊伍的鋪墊下,我國的電子信息領域將有望出現一批優秀的企業走在世界前列。
“我國信息產業已經具備堅實的基礎和優勢”由機電網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更多行業資訊,請點擊關注:機電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