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中國國務院印發《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煤炭行業由此掀開了一場如火如荼的去產能運動。《意見》中給出了未來3-5年煤炭行業減少10億噸產能的總目標,其中2016年要減少煤炭產能2.5億噸。為實現上述目標,《意見》給出了許多具體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限產手段有兩個:一是從2016年起,三年內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項目、新增產能的技術改造項目和產能核增項目;確需新建煤礦的,一律實行減量置換;二是從2016年開始,按全年作業時間不超過276個工作日重新確定煤礦產能,原則上法定節假日和周日不安排生產。
雷厲風行的煤炭行業去產能初見成效。首先,2016年2.5億噸煤炭去產能任務將超額完成。這一事實來自2017年度全國煤炭交易會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張宏的發言。其次,煤炭產量得到有效控制。2016年以來,中國動力煤當月產量同比始終保持負增長,1-10月原煤產量累計比去年同期減少3.1億噸,累計同比下降12%。最后,煤炭生產的安全事故數量大大降低。根據國家煤礦安監局副局長楊富7月份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提供的數據,2016上半年中國煤礦發生各類傷亡事故107起,死亡205人,比去年同期減少了86起、116人,降幅分別為44.6%和36.1%。
但一個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結果是煤炭價格快速上漲。按照最基本的經濟學規律,在需求保持穩定的情況下,供給在短時間內大幅減少,必然會導致價格快速上升。2016年1月份,5500大卡山西產的動力煤秦皇島到港價僅為370元/噸,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2016年上半年,該價格略有上升,7月初漲到了400元/噸。從2016年7月起,該價格開始快速上升,4個月的時間內上漲了50%,達到600元/噸。動力煤期貨價格的漲幅和增速更為驚人。2015年底,動力煤期貨收盤價一度跌至287元/噸,后來,在去產能預期的催化下,一度飆升至674元/噸,漲幅達135%。
本輪煤炭去產能的一個突出特征就是行政力量發揮了巨大作用。為配合去產能,各地出臺了各種督查和問責制度。行政化去產能短期見效快,長期來看卻是不可持續的。當下,煤炭行業去產能已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局。
政府可以選擇繼續堅持當前的去產能政策。那么,供需失衡的局面就會保持下去,煤炭價格會繼續上行。高企的煤炭價格會帶來三方面的問題。
其一,高煤價會增加下游行業的成本,在擠壓下游行業利潤的同時,推升產成品價格上升。煤炭的下游行業主要有四個:電力、鋼鐵、建材和化工。除了電力行業外,剩余三個行業的產成品價格都是市場化定價。在終端需求沒有明顯增加的情況下,煤炭價格繼續上漲會擠壓這些行業的利潤空間,同時還會迫使這些行業提高產成品價格。價格經過層層傳導之后,會推動最終產品價格上行。在總需求沒有明顯提高的情況下,這有可能催生出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
其二,繼續壓縮煤炭產量不利于保障煤炭供給安全。除了要保障工業生產對煤炭的需求,居民部門對煤炭的需求更是政府關注的重點,尤其是夏季用電和冬季取暖,關乎民生和社會穩定。今年夏季,中國大部分地區持續高溫少雨,空調用電明顯增加,部分地區出現了煤炭供應偏緊的情況。10月份入冬之前,發改委曾明確表示,“煤炭供應特別是電煤供應決不能出問題”、“當前已進入備冬儲煤的關鍵時期,東北地區臨近冬季供暖期,保障煤炭穩定供應事關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穩定,容不得半點閃失”。出于上述考慮,發改委在兩個月內連續召開了5次會議,目的是要釋放煤炭產能,保障煤炭供給安全。現階段煤炭供需已經如此緊張,今后若繼續大力去產能顯然不利于保障煤炭供給安全。
其三,高煤價和低電價會加大對鋼鐵市場的扭曲,并增加環保壓力。煉鋼既可以用煤炭,也可以直接用電。由于用電煉鋼的單位產量較少,目前用電煉鋼的鋼廠多為各地非法的黑鋼廠,產品被稱為“地條鋼”。這些鋼鐵的原料為廢鋼,成本低、質量差、污染嚴重。用煤煉鋼的鋼廠多為規模較大的鋼廠。特別是鋼鐵工業協會和工信部聯合訂立的三批白名單中的鋼鐵企業,無論是環保設備還是護理情況都已經比較理想。在當前“市場煤、計劃電”的制度下,電價不會因煤價快速上升而調高,這就意味著用電煉鋼更劃算,也就是在變相補貼用電煉“地條鋼”的非法鋼廠,越正規、越環保的鋼廠利潤受損反而越嚴重。
政府也可以考慮暫緩去產能,增加煤炭產品,讓煤炭價格降下來。事實上,早在今年9月底,發改委就已經率先釋放了一批先進產能,即一級安全質量標準化煤礦和各地向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申報的安全高效煤礦。這次產能釋放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今年冬季用煤的可能出現的緊張局面,但也給未來去產能進程埋下了隱患。
首先,決策部門會在產量和價格之間搖擺不定,最終導致去產能失敗。現階段的去產能成果主要體現為政府對煤炭產量的有效控制。價格一旦過高,政府就要放開產量以保證供給,前期對產量的控制就變得毫無意義。不僅煤炭行業去產能會失敗,鋼鐵行業的去產能也會受挫。放開煤炭產量后,煤炭價格會下降,這就為鋼廠增加了盈利空間。目前,整個鋼鐵行業產能利用率遠低于正常水平,重要原因就是煤炭價格過高導致盈利空間不足。即便如此,今年粗鋼產量已經再創歷史新高。一旦煤炭價格降下來,鋼廠的盈利空間將會繼續擴大。在企業盈利改善的情況下逆向調節,要求進一步企業去產能,阻力可想而知。
其次,煤炭企業復產意愿普遍不強。一方面,本輪煤價上漲讓所有煤炭企業都嘗到了甜頭。放開產量讓價格下去,對所有企業都沒有好處。加之國企業在行業中占據著主導地位,業內企業在控制產量方面或許已達成某種程度的默契。另一方面,前幾年煤炭價格低迷導致多數煤炭企業負債快速增加,亟需通過穩定的盈利減少債務負擔。現階段煤炭價格雖然較高,但持續時間并不長,大量煤炭企業在今年7月份才開始盈利。因此,煤炭企業十分需要在高煤價的環境下休養生息。此外,煤炭行業的安全生產問題始終是決策部門關注的重點。在“276工作日”制度下,今年上半年的傷亡事故總量有顯著下降,但重大煤礦事故發生了5起、死亡64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起,多出43人。276個工作日制度下尚且如此,如果放開煤炭產量,煤炭企業如何能夠有效保障安全生產?不得不說,這是煤炭企業抵制政府要求增加產量的最佳理由。
最后,支撐本輪煤炭價格上漲的部分動力來自成本增加。這些成本包括運輸成本、環保成本、安全成本和人工成本。其中,運輸成本增幅比較明顯。今年9月21日實行的公路運載新規,調低了貨運車的載重上限,抬升了煤炭的單位運輸成本。環保成本和安全成本都是剛性成本,只能增加不能減少。除此之外,煤炭行業的稅收按照從價稅和累進稅收取,煤炭上漲之后,煤炭企業的稅率也相應提升,稅收負擔明顯增加。因此,價格上升給煤炭企業創造的利潤已被成本吞噬了相當一部分。這種情況下,如果放開產量,且不說煤炭價格能否降低,如果煤炭價格真的降低了,煤炭企業將再次陷入虧損狀態。
去產能是供給側改革的重中之重,關系到中國的結構性改革能否順利過關。但是,去產能的過程很可能比當初預想的更為漫長。如果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則去產能,可以預料,這將是一個漸進過程,必然會經歷“去庫存—去產量—去產能”之間反復多次的調整。行政化去產能固然能夠在短期內起到立竿見影之效,但政府之手終究違抗不了市場規律。過度依賴行政手段,反而會造成更多的扭曲。“治大國如烹小鮮”。去產能不僅需要壯士斷腕的決心,也需要更多的耐心,以及對市場機制的信心。
“易事特光伏產品走進馬來西亞助力當地企業經濟發展”由機電網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更多行業資訊,請點擊關注:機電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