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成本是構成企業產品成本的主體,因此節約采購成本實際上就是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增加企業的盈利水平。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礦產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松波日前表示,加強采購管理、降低采購成本,對于提升鋼鐵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原材料采購成本上升
張松波介紹,我國鋼鐵企業生產主體是流程型,生產用料必須得到完全且穩定的供應,以保證生產的連續性,一旦因為原料供應不足導致設備停產、冶煉過程中斷,就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由于我國不同地區鋼鐵企業鐵礦采購成本不同,東部地區鋼廠距離港口近,運輸距離短,進口礦采購成本低于中西部地區。同時,由于自給率不同,鋼鐵企業鐵礦采購成本有差異,中西部自給率較高的鋼鐵企業國產礦采購成本較低。但是,我國不同地區鋼鐵企業燃料采購成本差異不明顯,中西部地區靠近煤炭產地,動力煤成本較低,因此燃料采購成本主要取決于企業采購能力和供貨位置。
由于進口礦量和對外依存度上升,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已經從2005年的2.75億噸增加至2015年的9.53億噸,對外依存度已經由2005年的50.2%上升至2015年的83.1%。2016年1~10月,我國鐵礦石進口量9.35億噸,同比增加9.2%,對外依存度達到86.8%。
我國大中型鋼鐵企業采購成本中,國產球團礦、產鐵精礦、進口鐵礦等均呈波動上漲趨勢,同時煉焦煤、噴吹煤、動力煤、冶金焦等均大幅增長。其中,冶金焦增速最快,2016年10月較1月增長107.1%。而2016年10月份,我國鋼鐵企業原燃料采購成本普遍上升,尤其是焦煤產品升幅較大,煉焦煤和噴吹煤環比升幅都在20%以上。鋼鐵制造成本環比全面上升,并且升幅較大,煉鋼生鐵制造成本為1579.96元/噸,環比上升7.29%。
原材料采購方式落后
張松波指出,我國鋼鐵企業生產除了主要的鐵礦石、煤炭等生產原料外,還需要大量的各種輔料、設備、備件和能源動力等,對場地、資金、管理各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我國鋼鐵企業采購需要多個部門共同完成,不僅與采購部門、倉儲部門有關,還與物流運輸、生產、質量控制、財務、銷售等部門環環相扣,管理十分復雜,對采購供應的可獲得性要求高。因此,要求鋼鐵企業采購部門,必須及時、連續、高效地滿足各種生產用料及物資需求。
目前,我國鋼鐵企業原材料采購供應模式主要是分散采購、集中采購和混合采購,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對采購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由于歷史慣性和環境作用,我國鋼鐵企業普遍存在“重生產銷售、輕采購”的觀念,認為采購不是企業的核心管理業務內容。由于認識不足導致采購理念滯后、采購手段單一、采購運行不規范、采購管理水平低、采購人員素質低等問題。二是采購模式仍以傳統模式為主。目前,我國大部分鋼鐵企業采用的仍然是比較傳統的、基于庫存理論的采購模式,也就是計劃、合同、采購、驗收、入庫、結算等步驟,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參與到整個市場的供應鏈運行中。在鋼鐵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陳舊的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發展,難以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主動。三是對供應商的管理較為落后。為減少供應風險,部分鋼鐵企業仍維持傳統的供應商管理理念,即傾向于一種物料由多個供應商供應,導致采購計劃及運輸調配復雜。但隨著供應鏈思想的興起,減少供應商數量并與之建立互信的長期穩定合作伙伴關系,實現供需雙方共贏已經成為主流。四是信息化程度低,供應鏈網絡缺乏戰略協作效用。供應商、承運商、倉儲、裝卸、內陸運輸等各環節資源優勢分散,而且供應鏈運輸倒裝環節多,物流成本較高。五是中小鋼鐵企業獨立議價能力、原輔料供應渠道建設與市場維護能力偏弱。
原材料采購方式待轉變
張松波認為,采購供應鏈管理是企業競爭優勢來源之一,是企業經營的一個核心環節和關鍵過程,是企業獲取利潤的重要資源,對企業的產品生產、質量保證、經營管理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未來,我國鋼鐵企業原材料采購供應發展趨勢:一是綠色發展。綠色采購考慮的因素是“生產綠色低碳、產品高效長壽”,引導鋼鐵企業原燃料、物資采購和供應商管理。綠色物流優化物流體系,提高運輸效率,降低原燃料、產品等鋼鐵相關物資運輸、裝卸、儲存過程中的消耗與排放。
二是產業融合。鋼鐵企業原燃料從礦山到鋼廠涉及到海運、港口、運輸、電商平臺、金融工具、貿易商、中間服務商等多個環節,需要上下游產業鏈渠道整合,專業團隊、專業服務,實現成本效益最大化。因此,鋼鐵企業應當從運營采購轉變為戰略采購,加快企業采購供應信息化建設,建設供應鏈資源信息網絡共享平臺。同時,從分散采購轉向集中采購,由過去傳統“供應鏈縱向一體化”模式向“供應鏈橫向一體化”模式轉變,從簡單交易關系轉向合作伙伴關系,優化物流運輸環節,降低物流成本。
三是現貨采購和遠期合同采購相結合,采用低庫存甚至零庫存管理,并利用期貨等金融工具,規避原燃料采購風險。
“轉變采購模式 提升鋼企核心競爭力”由機電網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更多行業資訊,請點擊關注:機電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