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機組中的泵、閥產品屬于關鍵零部件,占設備投資的近四分之一。由于國內目前尚不能完全自主制造,所以國外公司獲得了大量壟斷利潤。記者了解到,嶺澳二期核電站僅采購進口閥門就達7000萬美元,國內采購量不足4%。
核電建設大量進口國外關鍵零部件的情況還遠不止泵閥產品。據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日前透露,他曾經在走訪國內的核電公司時,建議采用國產控制系統,但說來說去,“誰也不敢用國內的。”
在不久前的一次采訪中,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蔡惟慈向記者介紹了其他重大技術裝備領域關鍵零部件及材料受制于人的情況。
“我們發電設備的年產量已經超過了1億千瓦,但實際上發電設備里邊所用的耐高溫、高壓的管材,進口量還是蠻大的。盡管我們的發電設備產量由過去的每年1000多萬千瓦躍升為現在的1億多千瓦,但是仔細看看,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的耐高溫、高壓的優質管材、板材,都要進口。”
“軋機現在國內已經做出來了。但盡管是國內總成,里邊的很多電器元件,或者控制系統,卻是進口的。”
“超高壓、特高壓輸變電設備,國內企業也有成果,但是里邊的操作機構,用戶對國內產品還不是特別放心,所以要求我們操作機構的生產必須和國外合作,或者干脆就用國外的。”
“變壓器做出來了,但是像特高壓變壓器里邊的套管,用戶也不放心。雖然有的裝備制造企業聲稱自己能做,但是用戶總不能投出信任票。”
“機床行業的功能部件和數控系統發展滯后,已經成為數控機床產業發展的瓶頸。尤其是制約高檔數控機床水平的配套關鍵功能部件和數控系統,發展更是緩慢。”蔡惟慈連續給記者列舉了五個領域的現狀。
張國寶的話也印證了蔡惟慈的說法:“有些產品,雖然實現了國內制造,但缺乏自主設計制造能力,并未掌握核心技術。對于大多數裝備產品,雖然國內已基本實現了自主化,但可靠性、能耗指標等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事實上,據記者了解,諸如大型抽水蓄能機組、重型燃氣輪機等,國內企業都不掌握核心技術。另有部分產品開發尚屬空白,如深水海洋石油工程裝備產品、大型民用飛機等。
“我國泵閥裝備多數關鍵零部件受制于人”由機電網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更多行業資訊,請點擊關注:機電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