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改以來,整個電力市場一片火熱,從能源行業出身的售電公司,因為其得天獨厚的基因,天生對電力市場結構有著深入地了解,能輕松讀懂各種電改政策,了解各市場主體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并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競價交易中游刃有余,電費差額拿到手軟。
而那些從其他行業布局售電市場的企業,貌似總有些進入不了角色。這跟電力市場結構的復雜性有一定關系,今天說電君就從電力市場的特點入手,為大家理一理電力市場結構,幫還沒找到門道的你畫一張電力市場導航圖。
我們知道,電力工業由發電、輸電、配電和售電(以前叫供電)四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構成,電力市場的結構就是這四個環節以及用電用戶之間的相互關系。在電改之前,電力市場普遍采用的是縱向一體的垂直壟斷結構,一個地區只有一個電力公司負責發電、輸電、配電和售電。
這種情況下,用戶是沒有選擇余地的,電力公司擁有電廠、電網的完全信息。它的好處是可以充分發揮發電的規模經濟效益,而不好的方面就是你能想到的壟斷帶來的缺陷。
售電側改革之后,電力市場引入了批發競爭的結構。在這種市場結構下,輸電網必須向所有市場成員開放,配電公司和大用戶可以選擇發電商,發電商也可以把電賣給不同的配電公司或大用戶,而不是單一的買單機構。
但小的用電用戶可能還是沒有選擇權,必須由當地的配電公司供電。此時,市場成員之間的交易更多也更加頻繁,形成激烈競爭局面,整個市場的交易成本會顯著增加,但隨著壟斷的破除,行業資源會得到更合理的配置。
在這種結構下,市場主體包括:發電企業、交易機構、電網企業、售電主體和電力用戶,除此之外,還有政府相關監管機構和市場管理委員會。可以發現,比之前縱向一體結構下,市場主體豐富很多。
其中,售電主體的變化是這次改革的重點之一,從原有的單一供電,到多元獨立的售電主體。這里面包括國網、南網以及各地方電網公司成立的售電公司,他們憑借先天的行業優勢,必然成為這個競爭中的佼佼者。而獨立的純售電公司則是這次改革中出現的新成員,也是大多數從能源行業外圍進入到售電產業的企業所處的位置。除此之外,還有擁有配網經營權的配售一體售電公司,這類售電公司通常擁有電網運維和營銷的業務經驗。
電力用戶可以根據購電時是否有選擇權分為有選擇權用戶和管制用戶。管制用戶必須通過電網企業購電,享受電網企業的非市場化售電和保底服務。有選擇權的用戶則可以選擇售電公司代理購電,或與發電企業進行直接交易;如果放棄選擇權,則并入管制用戶類。
交易機構是各個市場主體之間的主要連接點,發電企業、各售電主體和直接交易用戶在電力交易中心進行報價和交易。交易的形式有雙邊交易和競價交易。雙邊交易由于其合同條款以及交易時間、地點的靈活性而備受中長期市場的青睞,但在透明性方面要遜色于競價交易。同時,競價交易在交易速度上也有明顯的優勢,適用于對時間要求高的市場。區別于普通商品的交易所交易,電量市場特別是短期電量市場,在定價過程中都要考慮系統安全約束。
在整個市場結構中,存在著兩個維度的關系鏈。一個是市場交易的業務流,另一個是電量輸送的電力流。電力流比較好理解,各類發電企業,包括現有獨立發電廠、公有新電廠、混合制新電廠和私有新電廠,將電力輸送至電網,通過輸配電網配送至各類用電用戶。業務流則是指各市場主體在市場交易過程中的業務關系,比如協議關系、結算關系等,這個說電君將在后續文章中繼續和大家一起學習,敬請期待。
“電改下的電力市場主體剖析”由機電網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更多行業資訊,請點擊關注:機電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