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是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具有良好光學性能、機械性能、電絕緣性能,廣泛應用于建筑材料、電子電氣、汽車材料等行業。近年來需求增長速度快,長期需要大量進口。2016年國內聚碳酸酯產能88.5萬噸,產量約在68.42萬噸,盡管產量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還是不能滿足國內的需求。2017年1-10月聚碳酸酯進口量在112.46萬噸,預期對外依存度仍然在79%。
近年,我國聚碳酸酯產能高額缺失、需求端強勁增長,利潤空間充足,并且國家在“十三五”新材料規劃中,也提出計劃新材料產品綜合保障能力提高到70%,關鍵新材料保障能力達到50%,因此不斷刺激行業投資者投身到聚碳酸酯產業建設的隊伍中。
作為國產化聚碳酸酯的先驅者,大風化工、魯西化工已經成功投產,煙臺萬華新建裝置也已經建成,科思創在5月16日宣布,將通過脫瓶頸把上海聚碳酸酯(聚碳酸酯)產能進一步擴大到60萬噸/年,這些信息無不刺激著后來者對這片藍海的興趣和熱情。
不同于其他項目的建設和立項分散,聚碳酸酯的發展呈現明顯的聚集,在2018年及以后,國內將有超過200萬噸/年的聚碳酸酯裝置投建、擬建或處于調研階段。未來兩年是中國聚碳酸酯產能的集中釋放期,2018年將迎來聚碳酸酯產能釋放的首個集聚期,根據目前各建設單位公布的建設進度和計劃看,瀘天化中藍新材料有限公司和魯西化工集團將在2018年年初完成建設投產,如順利,原計劃2017年完工投產的煙臺萬華和陽煤集團青島恒源在2018年投產;除此之外,山東利華益的10萬/噸年聚碳酸酯裝置在2017年3月初奠基開工;中沙(天津)石化10萬/噸年聚碳酸酯裝置也在有序推進,其預計投產也在2018年。這6家公司的順利投產為2018年的聚碳酸酯市場增加近80萬噸的產能,產能幾近翻倍。
如若未來2年新上的裝置如期投產,將大大提升國內聚碳酸酯產能,緩解國內產需嚴重不匹配的尷尬局面,極大地促進國內工程塑料的發展。但是隨著這些裝置的陸續投產,再過兩年國內企業PC或將面臨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缺乏的困境,國內PC市場或將變成紅海。如何能夠在這片紅海中脫穎而出、保持利潤將是眾聚碳生產企業共同思考的問題。
“2018年聚集投產 聚碳酸酯產能或將翻倍”由機電設備網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更多行業資訊,請點擊關注:機電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