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国产日产欧产美韩系列麻豆-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手機版| 您好,歡迎訪問中國機電產品交易網!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機電新政 ? 正文

天津市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2-06-30
核心提示: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是我國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未來五年天津優化產業結構、構筑高端產業高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是我國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未來五年天津優化產業結構、構筑高端產業高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統籌規劃好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對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壯大產業規模,帶動天津工業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依據《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天津市工業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和《天津市工業布局規劃(2008-2020年)》,制定本規劃。

一、“十一五”時期發展回顧

“十一五”時期,天津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優勢,引進了一批國際領先、市場急需的先進技術,策劃實施了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研發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拳頭產品,形成了一批帶動產業發展的骨干企業,在產業鏈條延伸、產業集聚和規模發展上取得了較大進步,為推動天津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提供了重要支撐。

(一)產業規模迅速擴大。

“十一五”時期,天津市新能源新材料工業總產值由2005年的111.05億元迅速增長至2010年的604.12億元,年均增長40.3%,占工業總產值的3.6%。新能源產業產值達到243億元,形成了6億只鋰離子電池、3億只鎳氫電池、110MW光伏電池和6000MW風電整機生產能力,風電累計裝機總量占全國的30%,成為國內最大的風力發電設備生產基地。新材料領域共有企業超過1000家,產業產值達到361億元,膜材料、先進陶瓷材料、硅材料、鈦材料等多種材料的研發制造能力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十一五”時期,我市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在綠色電池、風電、光伏發電、金屬新材料、電子信息材料、化工新材料等領域形成了較好的產業基礎,創新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具備一定的比較優勢。先進復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廣闊、具有較強發展潛力的行業積累了一定的科技與產業資源,發展勢頭強勁。納米新材料、生物醫學新材料等前沿領域具備較強的科研實力,產業化潛力較大,企業成長速度和產業聚集程度得到明顯提升。

(三)逐步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天津新能源新材料正在形成以綠色電池、光伏發電、風力發電、金屬新材料、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為核心,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和配套體系。在綠色電池領域覆蓋了鋰離子電池、六氟磷酸鋰、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等配套材料生產體系;風力發電領域,形成了從主機設備的整套機組到電機、齒輪箱、葉片等配套零部件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金屬新材料領域形成了以高溫合金、耐蝕合金、記憶合金、鈦合金、焊接材料等產品為代表門類齊全的產品體系;化工新材料在合成樹脂、涂料、環保和膜材料等領域已形成規模;LED產業形成上游基礎材料、外延材料,中游芯片封裝以及下游應用產品的完整產業鏈。

(四)產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高。

產業技術創新體系逐步完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已建成25個國家級和39個市級創新機構、7個國家級和54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形成了以國家級和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研究院所、大專院校等為依托的較為完善的產業創新體系;具備了從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到支撐產業化制造技術的全方位的科研開發能力。突破了鋰離子電池、鎳氫電池、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膜分離技術、大直徑區熔硅單晶等一批國內領先的關鍵技術和工藝,自主研發了750KW定速定槳距型葉片和1.5MW變速變槳距型葉片系列產品,形成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拳頭產品,產業技術水平大幅提升。

(五)形成了一批優勢骨干企業。

聚集了力神、津能、京瓷、蘇司蘭、歌美颯、東汽、巴莫、膜天膜、渤化集團、塑料所、中環半導體等一批規模大、效益好、研發制造能力強的骨干企業。力神公司產業化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已形成4.5億只鋰離子電池生產規模;膜天膜公司中空纖維膜材料產業化國內領先,部分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年產100萬平米中空纖維膜生產基地規模居亞洲第一。一批配套企業快速發展,正在迅速形成以龍頭企業為主導、配套企業為基礎、專業化分工為紐帶的產業集群,產業競爭力不斷提高。

盡管天津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已取得很大進展,但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產業總量規模偏小,產業產值僅占工業總產值的3.6%;二是企業規模不大不強,產業投融資渠道不健全,只有少數企業形成一定規模,中小型企業成長還不夠快;三是產業內部發展不平衡,核電產業、生物質能等領域尚處于起步階段;四是產業集群尤其是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程度低,企業散、小、弱的狀況仍未根本改善;五是部分行業科研資源分散、產學研用結合不夠緊密,促進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體制機制急需完善。

      二、面臨的國內外形勢

(一)金融危機為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歷史機遇。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各國紛紛將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作為推進經濟復蘇與轉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推進能源革命和新材料技術及產品的開發,將新能源和新材料領域作為支撐產業結構調整和未來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將極大地激發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的創新動力,加快產業化發展步伐。

(二)發展低碳經濟對搶占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制高點提出新挑戰。

新能源產業作為低碳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新材料作為高技術和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基礎和先導,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是緩解全球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和資源能源持續挑戰的重要途徑,也是天津構筑綠色、循環、低碳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建設北方經濟中心的必然要求。

(三)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已被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預計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與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核電、風電和光伏裝機總量將分別達到現在的9倍、6倍和61倍,將有力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新材料、能源與信息并列為21世紀三大技術產業,是高新技術發展的基礎和先導,產業規模和市場空間持續擴大,將有效推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迅速發展。

(四)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為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帶來重大發展機遇。

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是落實濱海新區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歷史重任,發揮濱海新區在自主創新和改革開放中重大作用的重要內容。充分利用新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腹地廣闊和交通發達的區位和基礎原材料市場優勢,將為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的創新發展創造巨大的發展空間。

三、指導思想、發展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市委市政府著力“構筑三個高地”、全力打好“五個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堅持“市場主導、創新驅動、重點突破、跨越發展”的發展方針,銜接國家戰略重點,瞄準產業鏈高端環節,強化自主創新,聚集國內外創新資源,大力培育和引進龍頭企業,發展上下游配套企業,完善產業鏈條,推進產業規模化、高端化、集約化發展,提高產業綜合競爭力,建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基地。

(二)發展原則。

1.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

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和市場需求巨大的優勢,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政府的規劃布局、產業引導、政策激勵和組織協調作用,創新有利于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形成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共同推進產業發展的合力。

2.創新驅動與開放合作相結合。

加大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力度,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成果、知識品牌,帶動產業總體水平和競爭力大幅提升。把握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抓住產業轉移的新機遇,充分利用國際國內資源,積極承接高端制造和研發產業轉移,提升產業的國際化水平。

3.重點突破與統籌兼顧相結合。

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在具有較好產業基礎和優勢的領域實現重點突破,形成優勢產業和技術領域。提升產業聚集與集約發展水平,兼顧骨干大企業帶動和廣大中小企業配套發展,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和產業集群化布局。

4.跨越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

緊緊把握新的歷史機遇,做大做強我市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促進全市及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發展。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科技進步和創新,積極培育先導產業,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

(三)總體目標。

1.產業規模。

到2015年,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產值突破2500億元,實現5年翻2番,產值規模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7%以上。

2.產業布局。

到2015年建成2個國家級產業示范基地,打造一批特色產業集群,形成產業發展新格局。

3.創新能力。

到2015年,通過技術引進、集成創新等,突破體現產業重點發展方向的共性技術或關鍵技術60項以上,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20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80家,申請專利達到每年3000件,產業創新能力顯著提高。

4.品牌建設。

到2015年,中國馳名商標達到10個,培育十億元以上自主品牌30個,打造百億企業10家,50億元以上企業20家,國內外知名度大幅提升。

5.產業組織。

到2015年,依托產業集群、特色工業園和行業協會,培育中小企業群體,五年內使企業總數達到2500家,建成10個以上行業協會或產業聯盟組織,5個產學研用創新聯盟組織。

四、主要任務

構筑高端產業高地,抓好重大項目建設,推動產業跨越發展;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在重點領域突破一批共性關鍵核心技術;大力培育優勢企業,壯大“小巨人”規模;完善產業鏈條,促進產業聚集,形成兩個國家級示范基地和一批特色產業集群的產業格局。

(一)抓好重大項目,壯大產業規模。

  “十二五”時期,重點實施中海油新能源基地、友達光電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項目、華銳風電裝運基地等160個規模大、效益好、帶動作用強的大項目,總投資達到1310億元(其中新能源產業721億元,新材料產業589億元),新增銷售收入2540億元(其中新能源產業1450億元,新材料產業1090億元)。通過項目建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帶動配套企業發展,形成完整產業鏈條,提升產業總體規模水平。

(二)提高創新能力,推進科技支撐發展計劃。

圍繞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著力突破重大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支撐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集中力量攻克光伏發電集成技術、風電控制系統及檢測技術、動力鋰離子電池組設計及均衡控制技術等一批共性關鍵核心技術。大力發展復合、納米、智能材料等共性基礎材料,提升高性能結構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特種材料的發展水平。大力推進新型動力電池、2MW以上風力發電成套設備、高效聚光太陽能電池、新型節能型功率器件、高性能氟材料研發及產業化等一批研發項目,制定引領行業發展的技術標準,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附加值高的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三)培育優勢企業,壯大“小巨人”規模。

  選擇資產規模大、技術積累多的新能源新材料領軍企業,引導要素集聚,加快發展步伐,壯大產業規模。發揮相關科研院所和產業化基地的技術優勢,建設納米技術與材料、生物醫學材料等專業孵化器,激勵廣大科技人員創業,引導和支持高層次人才等資源向納米新材料、核電、生物醫學新材料等前沿產業領域聚集,培育一大批以先進技術為支撐、資本與技術緊密結合,具有高速成長能力和鮮明專業特色的“小巨人”企業。

(四)建成兩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和一批特色產業集群。

以濱海高新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綠色能源產業基地為基礎,培育壯大力神、中環半導體、京瓷、東汽等一批名牌產品和若干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重點龍頭企業,建成綠色電池、光伏、風電為主的國家級新能源產業基地。以空港物流加工區和南港工業區為基礎,培育壯大渤海化工、膜天膜等一批代表行業發展方向的優勢企業,建成以航空先進復合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和電子信息新材料為主的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基地。按照產業發展特點,依托區縣示范工業園區,加快推進天津風電產業園、寶坻低碳工業區、東麗航空產業區、臨港渤海化工園、西青高端金屬制品工業區、京濱工業園、醫藥醫療器械工業園等一批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形成產業基礎好、集聚程度高、產業特點鮮明的特色產業園區。

五、發展重點

  依托我市產業優勢,圍繞國家新能源新材料重點布局,實施“壯大優勢、發展新興、培育前沿”的發展思路,在新能源產業,重點發展綠色電池、風力發電、光伏發電、核電、生物質能等五大領域;在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先進復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電子信息新材料、金屬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生物醫學新材料、納米材料等七大領域,優化產品結構,取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形成產業集群。

(一)新能源產業。

1.綠色電池領域。

重點發展以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為代表的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鎳氫電池等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電池組等關鍵產品和技術,發展高性能電池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關鍵電池材料,積極開發氫源、甲醇、乙醇等燃料電池新品種,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技術研究,進一步擴大產業化規模。重點實施中海油動力電池新能源基地、比克電池新能源產業基地、建龍重工新能源新材料基地等項目。到2015年,形成50萬套動力電池、20億只鋰離子電池、10000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2億只聚合物電池、4000萬只超級電容器的生產能力。

2.風力發電領域。

重點發展2MW級以上整機、2.5MW風力發電機組、2.5MW以上葉片、2.5MW以上齒輪減速箱、5MW海上風機葉片。加大對電控系統技術,風電太陽能聯合發電技術,風電和水能聯合發電技術、變流器裝置關鍵技術,整機設計技術,海上風電技術,大型并網風電機組短時蓄能技術,葉片、主軸、發電機、塔架等關鍵配套零部件及材料制造等共性技術或關鍵技術的研發。建立天津風電裝備研究試驗中心,推進風電產業創新發展。重點實施南車風電機組產業化基地、明陽2.5MW風力發電機組制造、西門子變速箱增資擴能、5MW海上風電機組葉片研制等項目,構建以整機為龍頭、零部件配套及相關服務為支撐的完備的產業體系。到2015年,風電整機生產能力達到7000MW,2.5MW以上齒輪箱達到2000套。

3.光伏發電領域。

壯大單晶硅、多晶硅、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規模,重點突破薄膜電池、聚光電池、BIPV系統集成等領域的共性技術或關鍵技術,積極開發砷化鎵聚光太陽電池、銅銦鎵硒太陽電池、太陽電池減反射玻璃、透明導電玻璃。重點實施中電科光電產業基地、英利光伏產業基地、京瓷太陽能電池板、高效太陽能電池的研發和產業化、非晶硅柔性太陽能電池產業化等項目。到2015年,太陽能光伏總產能達到7000MW,建成國內技術水平最高的太陽能電池研發基地和品種最全、生產規模最大的系列太陽能電池產業化基地。

4.核電領域。

重點發展核電站汽水管道用高等級不銹鋼無縫管及鈦合金管材、核電站殼體用預應力鋼材、核電站用海綿鋯、大型高品質鑄鍛件等核電裝備關鍵配件和材料,積極開展高等級壓力容器、核電站用泵、閥門等核電有關設備技術攻關,加快主設備及配套設備制造能力建設,積極推進重點骨干企業進行關鍵零部件技術開發和產業化,形成規模生產能力。重點實施核電設備研制、核電站專用管件生產、核電設備乏燃料儲運器制造等項目。

5.生物質能領域。

充分利用非糧作物、植物和農林廢棄物,大力開發低成本、規模化、集約化生物能技術,積極培育生物能產業,促進生物質能的大規模應用。重點實施生物能源產業基地、生物柴油、沼氣容器等項目。到2015年,實現生物柴油20萬噸、燃料乙醇10萬噸的生產能力。

(二)新材料產業。

1.先進復合材料領域。

圍繞航空航天、軌道交通、造修船等領域,大力發展碳纖維、玻璃纖維和高強度高分子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高性能碳/碳復合材料、金屬基復合材料、超耐高溫陶瓷基復合材料、新型柔性多功能纖維集合體材料等新型復合材料。重點實施航空橡膠件生產基地、波音復合材料二期工程、天塑雙向拉伸聚丙烯新型基材生產等項目。

2.新型功能材料領域。

重點發展高溫超導材料、微電子材料、智能凝膠、智能纖維和智能粘合劑等智能材料等。開發化學表面活性劑、特種涂料、特種橡膠、環境友好型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開發金屬陶瓷、稀土釹鐵硼永磁體材料、鐵鉻鈷可加工永磁材料、噴涂鋁箔及彩印復合包裝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重點實施新一代永磁材料制備、鐵鉻鈷可加工永磁材料升級改造及產業化、功能陶瓷材料生產等項目。

3.電子信息材料領域。

積極發展集成電路及半導體材料、光存儲材料和器件、發光二極管材料、硅基材料、光電轉換材料、能源轉化及儲存材料、光纖材料、新型電子元器件、單晶硅芯片材料、新型節能型功率器件等。掌握電子新材料制備的關鍵核心技術,重點突破大直徑、高質量半導體晶體生長和晶體加工技術及外延技術,高性能柔性材料產業化技術,無鉛大功率壓電傳感器材料關鍵制備技術,電子陶瓷材料和無源電子元件的復合化和集成化技術等。重點實施LED新光源外延片、區熔硅單晶片產業化制造、新型平面中高壓MOSFET芯片研發及產業化等項目。

4.化工新材料領域。

重點開發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性能纖維材料、高性能聚氨酯、高性能聚烯烴、新型催化劑及加工助劑、納米復合高分子材料等高分子合成材料及新型化工功能材料。推廣可熔融含氟聚合物、特種工程塑料合成技術。開發關鍵中間體制備、塑料合金和復合材料相容性等技術。重點實施表面活性劑研發轉化基地、天堿8萬噸聚甲醛、渤化精細化工基地、高檔氣相二氧化硅等項目。

5.金屬新材料領域。

重點發展各種新型高強高韌、高比強高比模,高強耐蝕可焊,耐熱耐蝕鋁合金材料、鎂合金、鉻鉬鋼材料、鈦合金材料、粉末冶金材料等高性能結構材料。突破金屬定向凝固技術、精密鍛壓技術、熱等靜壓技術、超細粉末制造技術。重點實施高性能磁性材料、稀土硅鐵鎂合金生產、高強度耐磨鎳鉻合金材料生產等項目。

6.生物醫學材料領域。

重點發展組織工程材料、仿生材料、生物活性材料、可降解和可吸收生物材料、組織和器官修復與替代材料、高檔醫療器械材料、藥物靶向和控釋載體等生物醫學材料,掌握一批高端材料制備關鍵技術。重點實施華圣藍金膜生產基地、血液凈化器、一輕醫用塑料等項目。

7.納米材料領域。

重點發展高性能納米纖維、納米顆粒和納米碳管、納米磁性液體材料、納米半導體、納米隱身材料、納米復合高分子材料、納米界面材料、納米功能涂層等材料,研究納米技術與仿生、人工智能等集成技術,掌握納米材料的制備技術,推進納米碳功能材料在催化劑、涂料、填料、封裝材料及醫療保健品等產品中的延伸應用。建設國家納米技術與工程研究院納米檢測研發的公共服務平臺,籌建全國納米技術與材料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創建國家納米技術國際合作研發轉化基地。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規劃,完善制度建設。

成立天津市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協調小組,建立新能源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加強產業發展和布局的宏觀指導,引導區域間分工合作,促進產業合理布局。建立專家咨詢制度,聘請國內外專家擔任產業發展的決策咨詢顧問,成立若干個不同領域的專家小組,對重大技術問題提供咨詢和指導。建立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的經濟核算統計制度,完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統計監測,建立科學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統計指標體系。

(二)加大政府扶持,提升發展速度。

加大政府投入,鼓勵建立產業風險投資基金,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以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資本、民間資本、海外資本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為技術創新和成果產業化提供有力的支持。開通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綠色通道”,對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重大項目和關鍵項目的立項審批實行“綠色通道”,采取專人負責、代理服務,加快項目推進。

(三)引進培養人才,構筑創新高地。

鼓勵高校和職業技術院校加強對新能源新材料專業人才的培養,支持企業、科研院所和社會力量開展各種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相關技術培訓。鼓勵企業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對高水平研發人才、高技能生產人才和高層次管理人才的培養,全面提升各類人才的素質和能力。支持企業加大對各類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力度,采取團隊引進、核心人才引進、項目引進、共建研發機構等方式吸引海內外高技術人才,為產業發展提供支撐。

(四)搭建服務平臺,提供保障服務。

建立天津市新能源研究院、風電研發中心、綠色電池等產業聯盟,開展核心技術研究,加強技術跟蹤,提升新能源新材料技術創新能力。依托現有高校重點實驗室、有關研究院所等研究機構,建立公共服務平臺。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組織及產學研用創新聯盟組織的作用,加快行業內部信息交流,為產業發展提供保障服務。

(五)實施示范工程,帶動產業發展。

大力推進光伏太陽能、風力發電、智能電網、LED照明等在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的示范應用。以大神堂風電場為示范,加速設備部件及控制軟件的研發配套,促進風電產業發展。以天津工業大學新校區LED半導體綠色照明示范工程為名片,積極推進LED產業的推廣應用。通過示范應用,促進產業自主創新,拓展產業發展空間。

(六)加強區域合作,促進協調發展。

加強京津冀區域科技經濟合作,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發展、互利共贏。充分利用北京等地雄厚的科技研發資源,加快京津冀企業、高校及研究機構間科技合作,增強我市技術研發能力,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建設高水平的新能源新材料成果轉化基地,積極引入已具備產業化條件的科技成果,來津實現成果轉化。加快建設跨區域公共技術平臺、產業信息交流平臺、政府間合作平臺等公共平臺,促進地區間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資源共享。

?
?
分享到:0
?
?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推薦行業資訊
圖文資訊
我國“十三五”規劃將實施“蛟龍探海”工程 加大工業有效投資 提升供給質量
我國首個“新三板”藍皮書在京發布 安徽省鼓勵新增工業用地彈性出讓
點擊排行

客服熱線:0551-69106578 業務咨詢:0551-69106578 郵箱:2268263116@qq.com

媒體合作: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在線客服: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Copyright (c) 2012 機電產品交易網 . 版權所有 皖ICP備12004440號-2

高雄县| 加查县| 吉林省| 张家港市| 阜康市| 庐江县| 沐川县| 阳东县| 澄迈县| 瓮安县| 郧西县| 汝城县| 岢岚县| 彭州市| 慈利县| 沽源县| 河源市| 玉环县| 靖西县| 广西| 驻马店市| 临江市| 揭西县| 垫江县| 高雄县| 三江| 军事| 延庆县| 肥乡县| 滨海县| 淄博市| 双辽市| 手机| 申扎县| 甘洛县| 洛南县| 海原县| 特克斯县| 泊头市| 犍为县| 太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