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改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制定了《“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方案》指出,到2018年,我國將打造人工智能基礎資源與創新平臺,人工智能產業體系、創新服務體系、標準化體系基本建立,基礎核心技術有所突破,總體技術和產業發展將與國際同步,應用及系統級技術局部領先。在重點領域培育若干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業,將初步建成基礎堅實、創新活躍、開放協作、綠色安全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形成千億元級的人工智能市場應用規模。
布局智能產業
此次《方案》的出臺進一步明確、細化了未來制造業發展方向和深度。《方案》提出,未來三年一是培育發展人工智能新興產業。重點工程包括:核心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工程,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工程。二是推進重點領域智能產品創新。重點工程包括:智能家居示范工程、智能汽車研發與產業化工程、智能無人系統應用工程、智能安防推廣工程。三是提升終端產品智能化水平。重點工程包括:智能終端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智能可穿戴設備發展工程、智能機器人研發與應用工程。
有分析指出,2014年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投資總額超過19億美元,同比增長超50%,受下游需求倒逼和上游技術成型推動,預計2020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183億美元,市場空間巨大。
當前,人工智能已上升至國家戰略,人機交互更加強調人工智能層面。我國“十三五”規劃特別提到形成人機交互網絡空間,而人工智能作為計算機下一代的革命性技術,有望對現有產業形成極大變革。產業變革加速,各細分領域應用前景不斷打開。
長期來看人工智能趨勢不可逆轉。近期谷歌、微軟、蘋果等國外科技巨頭紛紛發力深耕智能制造領域,國內企業也積極展開全方位布局,先后并購國際機器人技術領先企業,新一輪發展有望帶動產業加快變革。
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
根據《方案》,下一步我國將統籌利用中央預算內資金、專項建設基金、工業轉型升級資金、國家重大科研計劃等多種渠道,更好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加強對互聯網+人工智能融合發展的支持。并完善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創業投資基金及資本市場融資等多種融資渠道,引導社會多元投入。鼓勵通過債券融資等方式支持企業發展,支持有條件的人工智能企業發行公司債券。
同時,建設人工智能領域融合標準體系,建立并完善基礎共性、互聯互通等技術標準,開展人工智能系統智能化水平評估。加強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熱點細分領域的網絡、軟硬件等標準化工作,保障人工智能產業的開放協同、公平競爭,形成良性發展的產業生態。鼓勵有關部門、研究機構、標準化組織、行業組織、企業積極參與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標準化工作,建立與國際標準化組織、有影響力國際學術和產業組織間的標準交流合作機制。
相關部門將加快推進專利基礎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建設人工智能公共專利池,支持在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鼓勵服務模式創新,提升知識產權服務附加值。
此外,結合“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鼓勵具有競爭優勢的人工智能企業率先“走出去”,積極拓展海外用戶,共同開拓國際市場。鼓勵與相關國家加強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與應用合作,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提升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