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開年的前3個月里,鋼市的行情出現了罕見的小陽春。公開數據顯示,今年頭3個月,鋼價反彈累計上漲超過30%,創下了近6年來的最大季反彈幅度。
而此輪價格的上揚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去年很多鋼廠的限產和退出,去年一年中國粗鋼產量出現了自1981年以來的首次下滑。
但當價格有所回升,看到希望的企業就繼續開足馬力生產,希望彌補此前的虧損。
因被山西建龍鋼鐵控股有限公司并購,昔日中國第二大鋼鐵民 營企業海鑫鋼鐵在全面停產兩年后會在4月底5月初復產。但是否真能趕上這波行情,還真不好說。此前中國鋼鐵企業也一直面臨著產量與價格之間的選擇。“價格 低-鋼廠虧損-減產-價格上漲-復產-過剩-價格下降”這種循環已經上演過很多次。而眼下,各個鋼廠復產的熱情已經很明顯。
武鋼集團國際經濟貿易總公司副總經理舒文虎最近也公開表示,因為春節的時候訂單已經訂到了4月份,所以“緊急把另一條停產的線進行了恢復”。此外,中國鋼鐵國企和民企的龍頭寶鋼、沙鋼都在近期表態要增產。
據4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中國粗鋼、生鐵、鋼材產量分別為7065萬噸、6020萬噸、9923萬噸,分別同比增長2.9%、2.2%和3.3%。其中,粗鋼和鋼材產量均創下單月歷史新高。粗鋼日均產量則達227.9萬噸,較1-2月份大增12.9%,直逼2014年6月的歷史峰值水平。
如果說復產是市場驅動下的行為,那宏觀政策的出臺則有更多的強制性。4月13日,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長竇敬麗透露,為確保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落到實處,國土資源部目前已全面暫停受理鋼鐵煤炭行業建設項目用地、用礦審批。
國土資源部出臺12條新規,著重從“嚴格”和“支持”兩個方面助力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其中一條就是“嚴把土地供應關口。對新建項目、新增產能的技術改造項目和產能核增項目,一律不予受理用地預審。”這可謂是從源頭上把住了新增產能的可能性。
但是回看歷史就知道,1996年中國鋼產量首次超過1億噸的時候,業內就已經明確提出產能過剩的說法。這些年來,相關的政策、措施等也出臺了很多,但結果并不盡如人意。
而對于已成事實的土地,新規中專門有“關于退出企業、兼并重組、轉產轉型的土地處置”。比如可交由政府收回、政府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后的出讓收入,可按規定通過預算安排支付退出國有企業職工安置費用,或者改變用途等等。
但有沒有政策和能不能按照政策執行、執行力度有多大,這些都決定了政策未來的實際效果。這么多年已經形成了這么大的體量,無論從市場還是宏觀上要想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產能過剩,都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