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省份出臺供給側改革方案 去產能迎加速推進落實期
專家認為,積極穩妥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是我國經濟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任務
“供給側改革加速推進,有望持續迎來實質性進展。”方正研究所策略研究員賀燕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第一要務,去產能已經形成國家和地方層面的全面共識。
5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推動中央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抓緊淘汰鋼鐵、煤炭等行業落后產能,今明兩年壓減央企10%左右鋼鐵和煤炭的現有產能。
同一天,財政部 印發《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管理辦法》,明確中央財政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對地方和中央企業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工作給予獎 補,鼓勵地方政府、企業、銀行及其他債權人綜合運用兼并重組、債務重組和破產清算等方式,實現市場出清。專項獎補資金規模為1000億元,實行梯級獎補。
“鋼鐵、煤炭行業是我國經濟運行中重要的基礎性行業,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財政部經濟建設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受經濟增速放緩、市場需求不足的影響,鋼鐵、煤炭行業形成了大量的過剩產能。積極穩妥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是我國經濟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任務。
記者通過梳理發現,目前已有10余個省份出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綜合性方案和專項方案。其 中,山東省日前出臺《關于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3年內鋼鐵、煤炭產能將分別壓減1000萬噸、4500萬噸,五年內近六成煤礦將退 出;2016年至2018年,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煉油、輪胎、煤炭、化工等山東9大產能過剩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力爭回升到80%以上。
“我國去產能力度正在逐步加大。”興業證券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年初提出的鋼鐵去產能目標為3年至5年內再壓縮粗鋼產能1億噸至1.5億噸,平均下來每年大約壓縮3000萬噸產能;而此次會議提出要2年去除10%的產能,按照現在總產能12億噸計算的話,平均每年需要去除6000萬噸產能,去產能力度顯著增強。
興業證券研究員指出,專項獎補措施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配合去產能的積極性。鋼鐵、煤炭企業往往 是地方財政和就業大戶,因此在去產能過程中有些地方政府態度難免會比較消極。為此,國家一方面下達任務,要求各地必須按照指標嚴格實行去產能;一方面又實 行獎補制度:獎補資金總規模為1000億元,其中基礎獎補資金800億元,按照退出產能任務量、需安置員工數、困難程度等因素分配;梯級獎補資金200億 元,用于對超額完成任務的省份和央企進行獎勵。托底與獎勵并重,可以有效提高地方政府配合中央政府去產能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