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子公司超4萬家 國資委提三年處置345家“僵尸企業”
5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央企“瘦身健體”。隨后,5月20日,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在政策吹風會上詳解了央企瘦身方略,即“瘦臃腫之身”、“瘦低效之身”、“瘦累贅之身”、“瘦超負之身”。
張喜武稱,央企法人單位目前是41000多家,管理層級最多的有九級,國務院國資委將力爭在三年之內使管理層級由目前的5~9層壓縮到3~4層以下,法人單位減少2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張喜武表示,國資委初步的考慮用三年時間完成處置345戶“僵尸企業”的任務。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企業是供給側改革主體,目前央企層面改革顯示出從外部重組整合轉向內外共同發力的跡象。減少層級和減少法人單位、壓減產能、降本增效是三個突破點。”
央企現內部整合跡象
經過多次重組整合,盡管央企集團公司層面的數量已降至106家。但是下屬子公司、孫公司依然龐大。
在20日的政策吹風會上,張喜武表示,央企法人單位目前是41000多家,管理層級最多的有九級,個別企業的法人層級達到了兩位數。
之所以央企體態臃腫,李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央企下屬子公司,不僅按業務劃分,還對 應區域行政機構劃分行政層級,導致企業層次多、機構臃腫。另外,過去一個企業就是一個社會,除了主業,央企還為職工提供醫院、學校,供水、供電、供氣、物 業(三供一業)等社會服務。”
張喜武表示,要通過“瘦臃腫之身”解決計劃經濟留存的辦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產業鏈條過長、分布布局過廣的問題,也就是通過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層級和法人單位,剝離輔業、突出主業。
5月18日的常務會議為央企“瘦臃腫之身”明確了任務量和時間表,即力爭在3年內使多數央企管理層級由目前的5~9層減至3~4層以下、法人單位減少20%左右。
去年12月9日,國務院就曾明確要求剝離央企辦社會職能。李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早在2012年國資委就在推動剝離央企‘三供一業’職能。但目前央企在這方面的負擔還比較嚴重,存在企業不想做,地方政府‘不吭聲’的現象。”
除剝離社會職能,李錦認為,減少央企法人單位還必須通過內部的整合,這也意味著此前央企外部兼并重組要向內部整合和外部重組并重轉變。
而據財新報道,央企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正在啟動最大規模的內部整合,將其下屬的6家主要造船廠合并成三家造船企業。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對國有造船廠最大規模的一次整合。
“僵尸企業”范圍或已掌握
國務院常務會議還要求,在兩年內壓減中央企業10%左右的鋼鐵煤炭現有產能;用3年時間通過債 務重組、兼并重組、關閉撤銷等方式,處置央企子公司中的345戶大中型“僵尸企業”;今明兩年使虧損資子企業虧損額下降30%,虧損面縮減30%;力爭實 現降本增效1000億元以上。
加快“僵尸企業”的重組整合和市場出清,被張喜武看作是央企“瘦累贅之身”,幫助央企減少虧損點,根治出血源。
無法有效進行生產、長期虧損、扭虧無望是“僵尸企業”的主要特征,但是對于哪些企業屬于“僵尸企業”的范疇尚無明確定義。
記者注意到,盡管半年以來,高層多次強調加快處置“僵尸企業”,但是明確處置345戶央企子公司的目標還是首次出現。
“我認為這顯示出國資委已經明確了‘僵尸企業’的特征,而且基本掌握確認了哪些企業屬于‘僵尸企業’的范圍,明確了對象后,有助于有的放矢,加快清理。”李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曾表示,當前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的產業結構偏重,重化工領域資產總額接近70%,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很重。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1~3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4323億元,同比下降13.8%,其中。央企利潤總額3398.8億元,同比下降13.2%。值得注意的是,國有企業中,石油、煤炭、鋼鐵和有色等行業仍處于虧損之中。
“可以預計,345戶待處理的‘僵尸企業’中,鋼鐵、煤炭行業的企業會占多數。”李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