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的影響,2009年,國務院部署啟動“十大產業振興計劃”,對鋼鐵、汽車、船舶、石化、紡織、輕工、有色金屬、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以及物流業等十個重點產業實施調整和振興。十年來,這項工作進展如何?即日起本報 開設專欄,對這些行業發展情況進行總結和盤點。
近日,工信部網站公布了2018年鋼鐵行業運行情況。數據顯示,2018年,鋼鐵行業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市場秩序明顯改善,全行業經濟效益創歷史最好水平。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日前發布的2018年行業利潤數據,鋼鐵行業去年全年實現利潤4704億元,比上年增長39.3%。此外,2018年1-12月,中鋼協會 員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46萬億元,同比增長14.67%;實現銷售收入4.11萬億元,同比增長13.04%;盈利2862.7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 41.12%;資產負債率65.02%,同比下降2.63個百分點。
鋼鐵行業突破阻礙,創下驕人成績。這一切成果都得益于國家站位高遠,及時調整發展戰略。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我國鋼材產業未來還會面臨新的挑戰,因此,應提前準備以破浪前行。
直面挑戰攻堅改革
近年來,國際貿易摩擦頻發,而鋼材產品又一直是中國遭受貿易摩擦的重災區。外部需求環境預期轉弱使得中國鋼材出口面臨嚴峻挑戰。鋼鐵需求呈現出總體下降的態勢,并演變為世界鋼鐵產能過剩問題。或許從這個意義上講,鋼鐵產業被西方稱為“夕陽產業”。
2000年以來,我國鋼鐵產能增長速度高于產量增長速度。2001年~2005年,粗鋼產量和產能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3.5%和25.4%。
2008年,世界鋼鐵產能過剩,同時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發達國家鋼鐵消費進一步回落,鋼鐵產能過剩矛盾再次加深,疊加中國鋼鐵工業快速發展因素,鋼鐵產能過剩成為世界共同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2015年,我國粗鋼產能為11.28億噸,產能利用率為71.3%。2016年,歐盟粗鋼消費量為1.72億噸,比2008年下降16.9%;日本粗鋼消費量為6750萬噸,比2008年下降18.9%;美國粗鋼消費量為1.03億噸,比2008年下降6.4%。
鋼鐵巨艦駛入“冰凍期”的同時,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問題引發巨大關注。“內憂外患”之際,中國于2016年開始在鋼鐵行業進行了力度空前的去產能行動。鋼鐵行業2018年過上的“好日子”,正是得益于國家推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
2016年2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要求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
2016年開始,中國連續三年分別淘汰6500萬噸、5000萬噸及3000萬噸鋼鐵產能,合計1.45億噸產能已接近1.5億噸的五年目標。同時,2017年上半年淘汰了1.4億噸地條鋼。
2017年,我國鋼鐵行業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轉型升級,行業面貌發生根本性變化。特別是在化解過剩產能這一攻堅戰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經過開展化解過剩產能工作,我國鋼鐵產能利用率有所恢復,2017年產能利用率達到76%~77%。中國鋼鐵產能嚴重過剩的矛盾得到緩解。
2018年鋼鐵行業經營管理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經營業績刷新歷史最好水平。產能利用率進入合理區間,供求平衡,價格維持在較高水平,企業效益穩步提高。
中鋼協數據顯示,2018年1-9月份,會員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06萬億元,同比增長14.47%,實現利稅3466.81億元,同比增長 68.2%;實現利潤總額2299.63億元,已經超過了2017年全年利潤總額,同比增長86.01%。鋼鐵行業扭轉了多年來微利甚至虧損的局面。
目 前,鋼鐵行業供需趨于合理。無效產能退出為優質產能騰挪空間,2018年鋼鐵產能利用率恢復到80%左右的合理區間。企業利潤大幅攀升。1-10月,全國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3.6%,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63.7%,位居34個利潤總額同比增加行業前列。
然而,需要注 意的是,鋼鐵市場形勢的好轉及效益增加的同時,中國鋼鐵出口帶來的問題也比較突出。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出口鋼鐵產品共遭遇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發起 的36起貿易救濟調查,相比2017年,案件數量上升了80%。同時,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鋼材出口6933.6萬噸,同比下降8.1%。
因此,行業此時不能因效益好轉而盲目樂觀,保持當前盈利水平的難度正在增加。鋼鐵產能過剩的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全行業應當理性看待市場形勢,保持供需基本平衡。
數據顯示,鋼鐵產能擴張沖動仍在,板材過剩問題突出。2018年9月份,全國粗鋼日產269.5萬噸,創下我國鋼鐵行業有史以來新高紀錄。同時,融資成本偏高,企業財務費用同比上漲12.5%。
轉型升級對抗未來風險
站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鋼鐵行業也面臨著新的發展形勢。2019年我國鋼鐵行業還會面臨諸多挑戰。首先,外部環境深刻變革,全球經濟分化趨勢明顯,國際貿易形 勢趨于復雜,不穩定、不確定擾動因素拖累全球經濟復蘇。貿易摩擦的影響日益顯露,這些變革將對今年鋼材的內外需產生較大不確定性。
其次,供給側改革帶來的邊際推動效應減弱。此外,行業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有待加強。創新研發投入、技術裝備、環保設施投入不足、產品結構不合理等影響鋼鐵行業做強的問題存在。
把握機遇,迎風挑戰是接下來的重中之重。黨的十九大提出,當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提高供給質量作為主攻方向。
因此,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兼并重組是重要途徑,市場化是方向,并且要從產業角度提供解決方案。以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為抓手,逐步探索和形成全行業可推廣、可復制的智能制造新模式。提升鋼鐵行業綠色發展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
首先,兼并重組仍是未來工作重點。推動鋼鐵行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建立高質量供給體系、提升行業防范風險能力、減輕區域環境壓力是鋼鐵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規模化效益的必由之路。
“十三五”時期,早在2016年工信部發布的《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年)》中便對鋼鐵行業兼并重組和調整布局作了重點要求,在規劃發布前1個多月寶鋼和武鋼完成合并。當前,河北、河南、江蘇、山西、四川等地已出臺鋼鐵行業發展相關規劃目標。
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鋼鐵工業要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化解過剩產能,促進產能結構優化,解決鋼鐵產業結構與布局合理化問題, 使鋼鐵產能與市場需求、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與城市容量、環境容量相協調,從而形成組織結構優化、區域分布合理、經濟效益好、競爭力強的發展態勢,避免同 質化競爭,建立國際市場競爭力強的專業化集團。
此外,面對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中國鋼鐵行業需要加快“走出去”。“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可以帶動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拉動國際鋼鐵需求,而且為我國鋼鐵行業開拓了新的市場。因此,應當牢牢把握“一帶一路”機遇。
近年來,中國已經與沿線多個國家在高速鐵路、核電、船舶、海洋工程等領域達成合作。這是中國鋼鐵加快產業轉型、提高國際鋼鐵產業鏈地位的重要機遇。為此,鋼 鐵工業要“聯姻”下游用戶,提升鋼鐵出口的貿易價值,打造全球化產業鏈,提高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要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支撐,加快鋼 鐵設備技術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推動中國鋼鐵設備、技術、標準實現國際引領;要以推動跨國鋼鐵集團建設為重點,推進國際鋼鐵產能合作,努力 提高我國鋼鐵工業的國際競爭力,保證我國鋼鐵工業既大又強目標的實現。
在鋼鐵產業轉型的關鍵期,鋼鐵企業要加大創新投入,注重產品研究開 發和技術引領;要強化協同合作創新,通過與產業內其他產業及上下游企業合作,解決制約行業發展的共性前沿技術,提升材料和服務價值;要著力加快質量升級和 智能制造發展,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智能制造水平,真正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鋼企也要深刻認識我國鋼鐵行業工業發展要持續滿足更高要求,堅持 生態環境和諧友好,可持續運營的高質量發展。鋼鐵工業要積極推動鋼鐵產業低碳綠色發展,真正實現與社會、環境、城市的共融共存。鋼鐵工業要著力推進工藝結 構調整和工藝技術進步,將路徑選擇重點放在優化總量、循環、低碳和綠色等方面,推進行業低碳綠色發展。
有預測指出,2019年鋼材需求量 將有所下降、鋼材價格將不及2018年火暴。總體判斷,2019年的鋼材價格將比2018年下降約10%。鋼鐵行業的利潤將會下降30%-40%。但這并 不意味鋼鐵行業再次陷入困境,而是回到一個合理的利潤水平,步入長期可持續的發展時期。